易菇網訊:“天麻與冬蓀生態循環栽培的優勢在于,一方面天麻廢菌材的循環利用,實現了生態環保效益;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輪作空間和時間,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11月24日上午,在2018第六屆全國天麻會議“烏蒙騰·天麻藥食同源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環節,貴州中醫學院江維克教授在“天麻、冬蓀的生態種植——兼說貴州的道地藥材”的報告中講到。
報告中,江維克教授首先介紹了道地藥材的形成與發展、道地藥材的成因、道地藥材的特點、道地藥材品質影響因子分析、道地藥材產區的變遷、多產地等相關問題。他講到,道地藥材是一種地理標志產品,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介紹,2011年2月23-24日,第390次香山科學會議認為,道地藥材是戰略資源,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我國原創性和標志性知識產權的源泉之一;道地藥材也是基于遺傳、生態環境及人文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的復雜系統;并非所有的藥材都具有道地性;道地藥材的核心是質量和產量。
談及貴州道地藥材的困境方面的問題時,江維克教授表示,貴州文明的特點或弱點,一是有語言、無文字;二是被記錄的古代醫藥名人少;三是長期土司管理,行政區劃變化大。目前被承認的貴州道地藥材,一是1958年全國藥材調劑會的八大藥材,包括天麻、杜仲、吳茱萸(常德吳萸)、半夏、何首烏、茯苓、天門冬、辰砂(朱砂);二是傳統優勢藥材,包括黨參(溆黨)、續斷(川續斷)、南沙參(川沙參)、葛根(川葛)、黃草(石斛)、桔梗、玄參、前胡、黃精、決明子;新增優勢特色藥材有太子參、頭花蓼、刺梨、薏仁米、鉤藤、山銀花、艾納香(左旋冰片)、魚腥草。
會上,江維克教授重點向與會代表介紹了蜜環菌與菌材、天麻冬蓀生態種植生產流程等天麻與冬蓀的生態種植問題。他表示,貴州天麻以烏天麻、紅天麻為主。天麻的栽培的關鍵要素是密環菌,西南地區有四種,貴州天麻產區分離出3種,其中以A. cepistipes、A .mellea分布最廣。天麻采挖、清窩、放材(天麻廢菌材)、下冬蓀菌種、疊材、覆土、成蛋、出菇及加工,這九個步驟是天麻冬蓀的生態循環栽培模式。天麻冬蓀生態循環栽培的優勢明顯,不僅充分利用了菌材,保證天麻廢菌材的循環利用,實現了生態環保效益;還利用了輪作空間和時間:天麻種植輪作換窩,降低連作影響;利用冬蓀、天麻的生長季節的銜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他介紹到,大方天麻基地從2014年開始試驗天麻——冬蓀的生態循環栽培,在保證天麻和冬蓀穩定產出的前提下,天麻栽培廢菌材的利用量逐年上升,取得良好的效益。
報告中,江維克教授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目前需要研究的問題有蜜環菌與冬蓀的關系、蜜環菌浸染天麻的分子機理等。隨后,他還向與會代表介紹了蜜環菌的品種鑒定、蜜環菌的種類與出菇、蜜環菌出菇的基質和條件、食用蜜環菌的產業化生產、冬蓀菌的實驗基礎研究、天麻冬蓀的生態循環機制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問題。
江維克認為,加工方法對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含量有影響。天麻素和對羥基苯甲醇主要是采收后初加工、炮制過程中形成的,“依法炮制”、規范加工非常重要,品種、產地、規格等因素是否成為天麻素含量的重要的因素。最后,他還提及了《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專題會議紀要》中關于天麻、杜仲葉等8種物質納入目錄的問題,并表示未來可期。
2018第六屆全國天麻會議暨寧強第二屆天麻貿易洽談會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中共寧強縣委、寧強縣人民政府、易菇網、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陜西理工大學共同承辦,由陜西省食藥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諸城市良工機械有限公司、陜西漢中思青科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寧強縣真菌研究所、西鄉縣天麻研究所協辦,并得到了陜西慶瑞豐食藥用菌科技有限公司、陜西森盛菌業科技有限公司、西鄉縣食用菌研究所、漢中市永誠塑業有限公司、岳西縣俊峰機械加工廠、岳西縣岳工機械有限公司、安徽財萱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綠星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德江縣綠通天麻發展有限公司、略陽縣榮昌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安徽省金寨縣宏志天麻專業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本次會議除主旨報告外,還舉行有天麻“兩菌一種”發展高峰論壇、天麻藥食同源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天麻產業精準扶貧經驗交流會、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會、中國(漢中·寧強)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以及天麻產業博覽會,會議同期還舉行了良工機械天麻行業客戶答謝晚宴,慶瑞豐招商推介會暨客戶聯誼會以及參觀西鄉縣食用菌研究所等活動。第六屆全國天麻會議在寧強的召開,為我國天麻主產區產業升級,助推扶貧起到極大作用,也將成為天麻產業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