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車沿西嶺雪山的山間公路盤旋而上,地震引發的泥石流將山體沖刷出一道道灰白色傷痕,在明晃晃的陽光下格外刺眼。昨日中午11時許,一陣明顯的搖晃再次提醒記者,這是處于龍門山脈尾端斷裂帶、距汶川僅60公里的大邑縣西嶺鎮云華村,大邑縣受災最重的地區之一。地震發生后,云華村曾與外界中斷聯絡達24小時,中斷交通三天。“現在,我們村90%的房屋翻蓋完畢,已著手恢復金針菇種植。”昨日14時,云華村黨支部書記景志云將方便面午飯放到一邊,對記者說,“胡錦濤總書記惦記著災區群眾和基層干部,再苦再累我們也能支持過去!多虧政府指導我們恢復生產,還把路疏通運原材料進來。”
云華村是成都出產金針菇的主要地區之一。“5月12日,地動山搖。由于正是金針菇收獲的季節,那天我在菌棚里摘菌子,突然一排一排的菌架搖晃起來,菌包重重砸在地上。”村民黃文均說,當時他跑出菌棚,只見屋后不遠的山坡上,泥石流仿佛瀑布一般傾瀉而下,飛沙走石,村干部們迅速組織村民徒步轉移到安全地帶。13日下午,黃文均回到菌棚。腐爛的菌種、倒塌的菌棚讓他眉頭緊鎖,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身后響起:“老黃,農發局的專家來了!”黃文均回頭一看,景志云和一位縣農發局的工作人員不知何時站在了自己身后。
縣農發局工作人員仔細檢查后告訴黃文均,菌類養殖對環境要求格外嚴格,腐爛的菌種必須清理干凈,無害化處理后才能重新種植新菌種。站在一旁的景志云將專家的話牢牢記在心里。三天后,部分山路剛剛疏通,消毒藥和無害化處理藥品就送到包括黃文均在內的村里多名金針菇養殖戶家。“剛才你們進來的路,是地震后我們臨時開出來的一條路。下一步,我們要恢復原來的老路,讓稍微大點的貨車也能進來,為養殖戶們運送更多種金針菇的原材料。”景志云說。黃文均低頭仿佛在盤算什么,他說:“金針菇是反季節蔬菜,菌棚收拾干凈后,8月就能下種,9月中旬、最晚國慶節前,成都市民就可以吃到我們村種的金針菇了!”記者 劉■ 攝影 劉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