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我國天麻主產區之一,貴州天麻因藥用有效成分含量高、臨床療效好而著名。從1963年起,中科院西南生物研究所貴陽工作站就對天麻進行研究;1965年,貴州植物園與貴州省藥用公司畢節地區藥材公司合作,在畢節生機鄉建立天麻試驗站,經過7年試驗,天麻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初獲成功;1975年,貴州植物園聯合貴州省畜產進出口公司對天麻進行深入研究,貴州省科技委也全力開展天麻研究,科研人員經過10年試驗研究,先后于1983年、1985年對天麻無性繁殖、有性繁殖進行了科研成果鑒定。
貴州9個市(州)都有種植天麻的習慣,主要種植天麻變型有4個,其中紅天麻70%、烏天麻20%、綠天麻5%、黃天麻5%。經貴州省天麻產能聯盟粗略統計,天麻種植面積約為700余萬平方米,貴州天麻種植技術已趨成熟。在銷售方面,一部分是以鮮天麻形式外銷,另一部分通過互聯網銷售。貴州加工天麻主要以三種方式,一是蒸制后烘房烘干、一是煮制后烘房烘干;另一種是蒸制或煮制后用煤火直接烘烤,色澤好但香味不純正,缺少藥材原本的色香味。
貴州天麻已形成產業,益康、神奇是加工全天麻膠囊,年產值達2億元以上;宏宇、三力、益佰生產與天麻有關的天麻杜仲膠囊,產值均上億元;加工保健食品的如大方九龍天麻公司,產品有天麻酒、天麻膠囊、天麻片、天麻粉等;初加工成旅游產品的,有天齊、山里妹、神康、同濟堂及各市縣的旅游產品等。天麻系列餐飲產品已形成產值超10億元,初步估計全省形成天麻產值20億元,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在扶貧攻堅中,天麻產業涉及千家萬戶,是適宜山區農民種植的好產業。未來,天麻將在大健康、大扶貧產業中發揮更好的引領作用。
大方縣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天麻之鄉”、中國菌物學會授予“全國天麻生產先進縣”、貴州省科技廳授予“貴州省天麻規范化生產科技示范推廣基地縣”。“大方天麻”通過原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獲批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獲評貴州省名牌農產品、貴州省優質農產品、貴州省綠色消費食品,已通過有機食品、環境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等認證。
在天麻藥食同源申報上,大方縣政府主動作為,2017年初派出考察組赴吉林等地學習人參新食品原料申報工作;積極利用農工黨幫扶機遇,多次向各級領導提出支持申報藥食同源的請求,得到大力支持、積極響應。去年9月27日,原國家衛計委食品司、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組一行就天麻食藥物質目錄申報深入大方調研,并對申報工作提出具體指導意見;10月21日,貴州省衛計委評審同意大方上報“將天麻列入貴州省地方特色食品”,并于28日將相關申報材料上報;11月23日,原國家衛計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召開食藥物質目錄擴增專題會議,原則通過天麻納入食藥物質目錄。今年1月11日,原國家衛計委食品司發布《關于黨參9種物質作為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開展試生產征求意見的函》,同意云南、貴州兩省將天麻作為按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試生產2年;4月24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公示《關于征求將黨參等9種物質作為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管理意見的函》,擬將黨參、肉蓯蓉、鐵皮石斛、西洋參、黃芪、靈芝、天麻、山茱萸、杜仲葉9種物質按食藥物質管理,要求5月30日前各地書面反饋意見。
當前,天麻藥食同源需解決的主要是貴州天麻食用標準制定問題。在貴州省衛計委、省疾控中心的專家工作下,已討論達成標準制定實施方案。貴州省天麻技術創新聯盟參與收集全省天麻樣品,并送省疾控中心進行相關實驗,目前已出部分實驗數據;待實驗經費落實后,檢測數據即進入省疾控中心平臺,剩余實驗項目待進行。
在一系列有序推進的工作背后,貴州天麻產業接下來將開啟嶄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