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集裝箱,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運貨。但是,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智慧五季(蘇州)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把工業4.0理念與生態農業技術結合,研發出了集裝箱式智慧互聯網植物工廠,不僅能按照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定制出最適宜的生長環境,還讓這些“移動的農田”在氣候不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方“安家”。
“集裝箱相當于給農作物一個‘家’,不管外面的環境怎么變化,它們都能在‘家’里舒適地成長。”在該公司的展示基地,公司CEO魏建東指著一排集裝箱告訴記者,這里不光能種葉菜、菌菇、草莓和麥草等近百種農產品,還能按照每種農產品的喜好把箱內環境設置成最適宜生長的模式。“比如小白菜最喜歡25℃的環境,生菜最喜歡22℃。溫度、濕度等都可以在箱外的中控系統一鍵設置。”
農作物生長需要空氣、水、土壤和肥料,該公司自主研發了一套涵蓋LED植物智慧照明調節、生物發酵肥料等覆蓋農作物生長全過程的精密系統。記者注意到,每個集裝箱頂部有一根很粗的管道。魏建東介紹,這就是空氣的過濾系統。“系統擁有10萬級的空氣過濾能力,能隔絕5微米以上的顆粒,確保進入箱內的空氣無污染。”打開集裝箱的大門,幾個一人多高、直徑1米多的大圓筒映入眼簾。“這里面裝的是水和肥料。”魏建東告訴記者,經過過濾系統,自來水能變成醫用級別的RO級純水。通過植物發酵獲得的肥料,含有40多種益生菌和可食用級酵素,能滿足農產品生長所需的營養。
魏建東說,這樣精準種植的效率是傳統農業的50至100倍,展示基地里的4個集裝箱累計面積為260平方米,其產量相當于50畝農田。透過中控平臺的攝像頭,記者看到一個種滿蘑菇的集裝箱,其中不少蘑菇已經齊小腿高。“一個集裝箱的面積大概40平方米,放了4000個菌菇包。”魏建東說,通過燈光和營養控制,在集裝箱里長12個小時相當于在外面長了一天半到兩天,4000個菌菇包長四五天就能收獲一噸菌菇。
據測算,因為營養輸送精準,集裝箱種菜的水量僅為普通農業的百分之一,而且完全無污染排放。此外,集裝箱中的土壤種完一季,只要經過消毒,可以重新利用。魏建東說,集裝箱體可大可小,可以放置沙漠、海島、城市、農田、公園等處,形成一塊塊“移動的農田”。目前,公司已擁有十幾項專利,儲備的專利有近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