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消費者心理迎合消費者需求
“我國食用菌產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正在從‘生產型發展模式’被迫急速轉型為‘懂消費者心理、迎合消費者需求’的發展模式。”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及制品分會秘書長劉自強表示,以前食用菌企業的日子太好過了,只要產品生產出來,市場就會供不應求,使得食用菌企業的精力和關注點都放在盲目擴產上。今年春節后,金針菇價格不斷下挫,從3月開始,部分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出現巨額虧損。“食用菌產業競爭才剛開始,誰愿意在品牌、終端渠道上投重金,誰能最先讀懂消費者心理,在產品銷售上迎合消費者心理,誰就能搶得發展先機,后來居上。”劉自強說。
浙江伊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品牌和渠道營銷專家李臨春從百度指數對食用菌消費市場格局進行了深入分析,前6個關鍵詞分別為栽培技術、栽培、保健、食用菌保健品騙局、食用菌保健品、食用菌菌種。“這表明食用菌企業更關注技術,很少有企業負責人能講清楚產品到底是什么人在消費?同時,雖然消費者普遍知道吃菇有益,但由于食用菌保健品騙局風行,導致消費者對食用菌深加工產品缺乏信心。”
從消費者需求角度看,李臨春分析稱,新鮮的食用菌保存時間短,干貨需要水發,很多消費者不知道做法,食用不便。這些都制約了食用菌的消費量。
如何賣好菇
現在,如何賣好菇已經成為食用菌行業最大的發展難題。
李臨春坦言,食用菌營養價值雖高,但不易保鮮及久存,因此市場呼喚即食產品。食用菌經過熱殺菌后,組織形態不易變化,口感頗佳,生產食用菌即食產品是發展方向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罐頭也存在開啟不方便的缺點,找出解決方案將是行業發展契機。而且機會點往往不在價高的品種上,而在量大的品種上。《品牌農業與市場》副主編梁劍表示,當前,食用菌產業必須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通過個性化包裝,打造明星產品,走品牌化道路。
對于食用菌終端渠道建設,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應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發展智能化、精細化食用菌現代加工新模式。引導食用菌產業與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擴大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