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山羊生長快,個頭大,花生藤、絲瓜葉都吃……”在姜堰市婁莊鎮波爾山羊繁殖示范基地,張義向前來取經的農民傳授養殖技術。
張義,該鎮洪林村農民。30年前,他自費前往上海農科院學習,帶回銀耳、蘑菇、靈芝、黑木耳等食用菌栽培技術。眼看張義用一籃籃銀耳和蘑菇換來大把鈔票,村內村外的農民成批前來求教。他教技術,還無償供種,并將食用菌培育技術打印成冊免費發放,自費安裝了4只高音喇叭,每天定時進行輔導。之后,他牽頭組建了洪林食用菌協會,在上海、南京等地設立了17個銷售點,帶出數百名農民經紀人,成為遠近聞名的“蘑菇王”。
上世紀90年代,國內食用菌種植效益滑坡。張義忍痛割愛,先后嘗試養殖牛蛙、珍珠雞、 鴣,前后虧損六七萬元。2000年初,張義花8萬元買回4只波爾山羊。半年后,他號召鄉親們養羊致富,并免費提供波爾山羊雜交服務。當年6月,他創辦了婁莊鎮波爾山羊繁殖示范基地,進一步放大示范效應。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羊司令”。
“我希望通過幾年努力淘汰本地山羊,實現全鎮存欄10萬只雜交波爾山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