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琪作報告
易菇網訊:“據估算,羊肚菌栽培面積2016年已突破50000畝,2017年已近70000畝(易菇網),主要分別在云、貴、川、陜和渝一帶。此外,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廣東、湖南、湖北、甘肅、上海、北京、天津、內蒙古、新疆、廣西、青海、福建或多或少都有種植。”3月10日,在第三屆全國羊肚菌大會羊肚菌栽培技術研討會環節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趙琪博士在《羊肚菌四季栽培關鍵技術》的報告中講到。
羊肚菌商業栽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羊肚菌人工種植基本實現,但“關鍵問題”超過了研究者和種植者的想象。出菇不穩定、產量低和重復性差依然是每一個羊肚菌愛好者最頭疼的問題。
羊肚菌種植方法雖然“簡單、任性”,但對地溫、氣溫、土壤濕度及空氣濕度要求較嚴,任何一個環節管理不到位,都可能導致產量低甚至絕收;再加之羊肚菌受氣候環境影響大,氣候不好的年份產量往往不理想;我國羊肚菌菌種、營養袋生產廠家多達百余家,其品質差異大,對產量影響也大。
報告中,趙琪博士說道:“全國范圍看,至少有上萬畝出菇少或者不出菇,或許總播種面積的近一半沒有理想產量。因此,羊肚菌商業栽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報告現場
羊肚菌四季栽培關鍵技術是優質菌種、栽培方法和管理
“優質、穩產菌種是羊肚菌栽培的基礎,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趙琪表示表示,通過多年羊肚菌基礎研究,借助交配型基因差異,2016年,突破了羊肚菌大田栽培中因為種質差異而引起的產量不穩定的技術瓶頸。
會上,趙琪博士從栽培地選擇、搭棚、安裝水管與自動噴頭、整地、作畦、理播種溝、撒石灰、撒菌種、覆土、撒水泥或火土、安裝滴灌管帶、澆種水、放置營養袋、移除營養袋、不同地區出菇管理等方面對羊肚菌四季出菇關鍵技術作了詳細的介紹。
“羊肚菌對‘光照、濕度、溫度和氧氣’非常敏感,我國氣候、土壤環境千差萬別,千萬不能照搬照抄,要‘吸收、引進和創新’;羊肚菌‘種植模式’不同、管理方法有不同;羊肚菌不是‘懶莊稼’,必須‘精細化管理’,要做到適時‘控溫、控濕和控氧’;羊肚菌原基分化后整,土壤溫度控制在‘4-15度’,最高不超16度;羊肚菌栽培從播種、原基分化、幼菇管理和采摘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即使是大量幼菇后期(2-5cm),如氧氣、溫度和濕度劇烈變化,仍有可能幼菇大量死亡或者絕收。”報告最后,趙琪博士對羊肚菌四季栽培關鍵技術作了總結。
2018第三屆全國羊肚菌大會于3月9-11日在云南香格里拉召開,此次大會由中國菌物學會、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由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迪慶州農牧局、易菇網共同承辦,本次大會的主題是“締造產業命運共同體 共創產業發展新機遇”。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食用菌行業的350余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一線種植代表前來參會。 大會安排了主旨報告暨羊肚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羊肚菌栽培技術研討會、羊肚菌品牌戰略與市場攻略論壇、北方地區羊肚菌栽培技術研討會共19個報告。同期舉行了迪慶香格里拉食用菌行業產業協會成立會議、羊肚菌栽培基地參觀,現場展覽等活動,是全國羊肚菌從業者的一次年度盛會,也是2018年全國食用菌行業開年第一個較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品牌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