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食用菌制種季節,靖江市孤山鎮孤山村草菇種植基地里,新建成的9間草菇生產房已開始投入使用,靖江食用菌栽培技術指導站站長侯笛鳴介紹,目前該基地已成為泰州地區最大的草菇生產基地,基地可種植面積達到5萬平方米。
1畝地產出10畝草菇
該草菇種植基地是由孤山鎮孤山村村民趙新一手創辦的。幾年前,趙新在尋找致富項目時發現食用菌新品草菇很吃香。他在鎮農技人員的幫助指導下反復摸索,終于成功培育開發出品味新鮮、營養豐富的草菇。2005年,趙新投資15萬元,建成生產房,實施草菇生產。草菇屬高溫食用菌,生長溫度不能低于28℃,起初基地一年中只有四個月能生產。趙新想到了反季節栽培,他便借來專業科技書,一邊學習,一邊進行試驗培育,終于獲得成功,如今基地一年四季能種草菇。
“科學種植草菇,1畝地能產出10畝草菇。”趙新告訴筆者,基地采用立體式栽培,草菇都住進了“小高層”。筆者在基地草菇房看到,房屋里擺滿了十多層木制框架,每層框架都擺滿原料和菌種。趙新說,采用立體式栽培使土地利用率比原來提高了10多倍。用于種植草菇的面積雖然僅6畝地,但由于采用立體栽培,基地全年可種草菇5萬平方米,年產量達到100多噸,畝產值30萬元。市農委現代農業推進辦公室主任薛新紅介紹,在農業種植業,30萬元的畝產值屬高效農業。
掌控草菇市場銷售價
“如今,靖江市場上草菇由我們說了算,種植效益自然不會低。”趙新的自信讓人吃驚不小。經過多年的發展,趙新不僅自己種草菇,還帶動周邊農戶種,為他們提供菌種、原料,代銷產品,雙方形成了一種合作關系。在趙新的基地周邊,有10多戶農戶在他的帶動下種植草菇,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市場上草菇10元/斤左右的價格讓菇農們都嘗到了甜頭。目前靖江草菇銷售市場上,約八成銷量被趙新掌握,價格自然是他“說了算”。
基地工人年收入三萬元
昨天,在趙新的基地里,幾位農民正忙著制種、翻料。趙新介紹,他們是基地請來的“農業工人”。生產規模擴大后,敢于“嘗鮮”的趙新決定以工業生產的模式發展草菇栽培,他聘請了多位農民來到基地,定員定崗從事生產。為了把現代農業的生產理念和種植技術傳授給這些“農業工人”,趙新還請回農技專家,把農業科技知識、技能作為重要內容傳授給他們,加快農民向技術型“農業工人”轉型。
“基地上人人都是技術能手。”趙新介紹說,現在基地吸納了10多名成功轉型的“農業工人”,他們輕輕松松領取勞務工資,人均年收入三萬多元。如今,該生產基地里,從原料生產、菌種制作,到上市銷售,形成了一條食用菌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