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著明作報告

報告現場
易菇網訊:2017年11月26日上午,在2017第二屆全國茯苓會議專題論壇上,湖南省林業科學院譚著明研究員作了《從松樹全產業鏈視角談松茯苓產業的可持續性》的報告。他從傳統視角下的松茯苓產業、松材資源供應的基本形勢、松材資源供需矛盾與應對策略、全產業鏈視野下的茯苓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等方面同與會代表進行了探討。
譚著明表示,從供給側方面看,2014至2016年,各主要茯苓產區產量連續三年降低23-30%,個別地方降低60%,主因是洪水災害、采伐限額等因素。從需求側方面看,以六味地黃、藿香正氣為主要藥品的制藥廠商對茯苓需求強勁,食用加工產品中,茯苓粉、茯苓餅、龜苓膏對茯苓的需求增長更為強勁,茯苓出口下降,2015年比2014年下降53%,“預計全國茯苓干品年需求量在3萬噸以上,與2萬噸左右的年產量相比,缺口顯而易見。”
在談及上述問題形成原因時,譚著明指出農村年青壯勞力嚴重不足、勞動力成本上漲迅速;省力和輕簡化工藝落后;松材資源質量下降,集材成本上升;森林資源管控趨嚴,低成本松材供給不足,潛力待挖掘;需求和價格雖然持續增長,但種植戶利潤增長乏力;質量問題導致出口嚴重受阻等問題都制約著產業的發展。
在談及松材資源供應的基本形勢問題時,譚著明介紹到,懷化市2016年馬尾松近成熟林蓄積量為1284.18萬立方米,其中當年消耗約404.18萬立方米,可用作松茯苓栽培的資源40.42萬m3 ,按計劃可產茯苓鮮品25.87萬噸,干品12.9萬噸(折干率按50%計),遠超現實產量。由此可見,目前馬尾松采伐及毀損量(含經營性活動如皆伐、擇伐撫育間伐、林分改造和非經營性活動如病蟲害、火災、更新造林、征占用林地等導致),基本能滿足茯苓對木材的需求,關鍵是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松材資源。
隨后,譚著明研究員也給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松材資源的措施。一是提高行業協會內部自律意識,珍惜來之不易的市場份額;二是集中收貯馬尾松枝、蔸、木屑,建立原材料生產收貯供應專業公司;三是地方茯苓協會與林業行業管理機構協調,建立馬尾松大徑材資源儲備基地;四是引進新技術,提高馬尾松林培育、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五是拓展松樹資源范圍,研究濕地松、火炬松作為松茯苓栽培原料的可行性;六提高原料粗加工、包裝、運輸的機械化程度和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提高工效——推進勞動密集環節的供給側結構優化;七是改進政府服務功能,在病蟲松木和樹蔸等資源利用上加強監管的同時,鼓勵科學合理利用;八是政府和協會組織共同促進松樹產業、松菌產業與茯苓產業和諧共生和全產業優化。
2017第二屆全國茯苓會議于11月24-26日在湖南省靖州縣舉行,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茯苓專業協會、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易菇網等單位承辦,會議安排了主題報告、專題報告共16個,同期舉行了茯苓產業發展圓桌論壇、茯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會議暨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茯苓養生烹飪大賽、茯苓會議展覽等精彩活動,是繼2014首屆全國茯苓會議之后我國茯苓產業又一次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