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省委、省政府發布《2017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行動令》,把蔬菜和食用菌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重點產業來抓。要求按照貧困農戶“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基本要求,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用好秋收備耕下種有利時機,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大調整。
行動令要求全省各地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切實落實農村“三變”改革要求,合理界定和保護農戶,尤其是貧困農戶在產業鏈條中的地位和利益,讓產業發展真正惠及農戶,尤其是貧困農戶。
貴州立體氣候明顯,在海拔1000—2400米的區域。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在25℃以下,無須遮陽降溫設施可生產多種蔬菜;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暖,1月平均氣溫在8℃以上,可露地生產喜溫果菜。
抓秋冬綠色優質蔬菜增產增效。重點在700米以下低海拔富熱量河谷地區,選擇瓜果豆類喜溫蔬菜,其他中高海拔地區選擇根莖葉花類喜涼蔬菜進行組織化、規模化生產,加強田間管理和科技服務,提高產量和質量,實現冬春規模化上市,實現全年蔬菜種植1650萬畝、產量2050萬噸、綜合產值1060億元、菜農人均凈增收2000元,帶動30萬貧困人口脫貧。
積極借鑒推廣安龍食用菌產業“1210”扶貧模式,推進食用菌基地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完成全年10億棒食用菌原種、栽培種生產基地和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重點生產羊肚菌、灰樹花、猴頭菇等特色珍稀食用菌和香菇、木耳、平菇等大宗食用菌。
積極挖掘利用紫花菌、牛肝菌等野生食用菌種質資源,推進野生菌大范圍擴繁生產。爭取全年產菌56萬噸、產值55億元,帶動10萬貧困人口脫貧。
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發展蔬菜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明確,到2019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2000萬畝(次),建成標準化、規模化基地300萬畝,產量2600萬噸,產值1000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0萬戶90萬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