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通市彝良縣小草壩屬于1400至2800米的冷涼山區,從上世紀80年代初,該鎮開始進行規模化的天麻林下仿野生種植,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因其特殊的氣候條件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小草壩天麻,使小草壩成為全國六大天麻主產區之一。小草壩天麻因個大、肥厚、飽滿和天麻素含量高而聞名,素有“云天麻”之稱,彝良縣也因此獲得了“天麻故鄉”和“世界天麻原產地”之美譽。
建立基地 帶動產業發展
天麻最早以“赤箭”之名記載于東漢《神農本草經》中。18世紀英國傳教士柏格里認為小草壩天麻“物華天寶”并帶回英國。在初唐時期天麻成為“貢品”,清朝則是“御膳”之必需,1972年尼克松訪華,“天麻氣鍋雞”成為國宴菜肴之一。2016年彝良建成的小草壩天麻博物館,成為全國首個天麻專題類博物館。這些歷史典故和博物館的建成,讓天麻走上一個更大的舞臺。
依托昭通彝良天麻科技示范園和小草壩風景區的優勢資源,彝良縣開發以天麻為主的健康養生旅游項目,建設康體養生旅游基地、天麻中醫藥養生體驗館、天麻特色美食區、天麻生態種植體驗區,打造中國最具魅力的天麻康體養生旅游基地,有效提升了天麻的知名度,帶動了當地經濟增收。
優化技術 促進群眾致富
“彝良縣城里天麻商店隨處可見,天麻已經是群眾致富的大產業,也是撐起彝良脫貧攻堅任務的支柱產業。”彝良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梅文義說。
彝良縣把天麻產業帶動全縣脫貧致富重要抓手,大力推廣天麻的種植技術,培訓麻農仿野生天麻種植和田間管理技術,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不斷開拓天麻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我家里種植的天麻,供自家餐館使用,也供就餐的游客購買,吸引了很多人來,天麻為我增加了不少收入。”在小草壩景區經營餐館的天麻種植戶老何表示,自家的菜品也是依托天麻衍生出來,天麻竹蓀雞火鍋配上小草壩的野菜,很受游客的喜愛。
截至2016年,彝良縣天麻仿野生種植總面積達到5.99萬畝,采挖天麻2.68萬畝,鮮天麻產量達2097萬斤,實現產值16億元,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大產業。
搭建平臺 共謀天麻發展
彝良小草壩景區將于今年10月1日開園營業,屆時還將舉行第五屆全國天麻大會等系列活動。該會議是天麻產業界唯一的一個全國性的會議,以推動天麻產業共同發展為目標,以進一步促進天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繁榮為目的,為天麻產業界人士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共謀天麻產業更快更好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此舉更為天麻走出小草壩鎮做出積極貢獻。
截至目前,天麻博物館、小草壩景區綠化風貌改造、景區后河公路等項目進入收尾階段,縣城至景區二級路改造、賓館、環河公路等項目正抓緊建設。“10月份在小草壩召開的第五屆全國天麻大會,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熱誠歡迎全世界客人來小草壩做客。”彝良縣副縣長邱晨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