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通過近五年的努力,目前已發展到奶牛2.9萬頭,年產奶量達86135噸,奶農收入12058萬元,乳畜產業成為農民致富、財政增收的一條重要渠道。然而隨著乳畜業產業的發展,“牛糞”的問題日漸凸現。牛糞,為冷性肥料,其氮元素含量較底,肥力低下。目前大理市奶牛存欄2.9萬頭,每天排糞量可達29萬公斤,一年達10萬噸以上,因處理方式簡單、粗放,除一部份直接作為肥料還田外,多數牛糞集中在各村房前屋后的公共用地,滋生蟲蠅、污染環境、臭氣熏天,成為大理農村環境的一大污染源,同時也是洱海治理的一大難題。
針對這個問題,大理市科技局2006年4月前往安徽省臨泉縣了解和學習該縣用牛糞發展“雙孢蘑菇”產業的經驗和做法,按照循環經濟的觀點,利用“牛糞”種植食用菌,以“牛―糞―菌―沼―肥―草―牛”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與市園藝站在上關、海東、鳳儀、下關等鎮選擇6戶種植示范戶,安排1680O的土地,進行用牛糞栽種雙孢蘑菇的試驗,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11月,大理市科技局、市園藝站又在喜洲鎮金泰養殖場安排1000O“雙孢蘑菇”生產示范項目,進一步論證了該項目的可行性,專家們一致認為:當前,運用牛糞種植雙孢蘑菇這個項目目前工藝已經成熟,技術可行,原料現成,具備產業化條件,是延長乳畜業產業鏈、提高乳畜業綜合效益的一條有效途徑。目前,大理市每年因奶牛養殖產生10萬噸的牛糞,如果全部用于雙孢蘑菇栽培,可種植雙孢蘑菇400萬O,總產值可達2.4億元,可實現純收入1.7億元,每戶奶農可平均增收萬元以上。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果能夠加大牛糞的開發利用,讓牛糞成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農民就會自覺地完成對其的收集,其對環境的污染就會降低直至消除,隨之而來的是一條增收途徑的形成,昔日的環境污染源將成為農民的致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