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為家鄉經濟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問及張光文為什么會在大方縣發展天麻產業時,張光這樣回答說,只有立足地方實際,發展特色產業、發展精品農業,才能帶動鄉親們一起脫貧。
1989年,張光文從畢節農校畢業后先后在農業局、煙草公司工作。工作中,他用學到的農業專業知識進行了10多年的農業技術研究、推廣。多年來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心里卻有著不滿和失望:辛苦沒有換來貧困農戶的增收,鄉親們沒有產業依托、沒有持續穩定的收入。
他開始萌發了創業的念頭,只有立足地方實際,發展特色產業、發展精品農業,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才能真正為助推家鄉經濟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讓百姓有收入。2002年,他踏上了創業創新之路。
天麻是貴州省大方縣地道特色優勢品種,被稱為“中國天麻之鄉”,在國內具備較強的產業競爭優勢。立足地方實際,張光文于2007年在貴州省大方縣注冊大方縣關水井綠色開發有限公司,以大方縣地道特色品種“天麻”為主,開始從事天麻以及天麻伴生菌種(萌發菌和蜜環菌等)的種植、研發和生產。2016年,公司正式更名為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
十余年來,張光文一直致力于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天麻及食藥用菌的發展,圍繞天麻及食藥用菌產業做文章,在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市場拓展、品牌打造、等方面親自前往全國各地學習先進技術,以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增產增效,不斷圍繞制約天麻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進行攻關,形成了公司核心競爭技術。
為保證相關技術研究的嚴謹性和可行性,張光文一直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堅持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從技術調研、技術可行性研究、到最后向廣大農戶進行推廣、應用和培訓方面做到親力親為,做到為產業負責、為農戶負責、為科學技術的真實可行性負責。
為了平衡生態與發展的關系,遵循“回歸自然”的生態原則,張光文積極探索“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大力發展烏天麻林下生態種植業。在一系列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支持人才創業的優惠條件下,張光文的公司很快得以發展壯大,現已發展成為從天麻及其伴生菌種的種植、研發、加工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的民營科技型企業,成為了貴州省內天麻產業的龍頭企業。
10余年來,張光文圍繞天麻及食藥用菌產業做文章。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集天麻、食藥用菌的種植、研發、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民營科技型企業,現有職工60余人。公司旗下目前建有林下生態種植示范基地4000畝,建成“公司+農戶”合作基地8000畝,公司基地連接帶動農戶1000多戶,戶均年增收8000余元,常年為農戶提供勞動就業崗位180余個,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
“幫錢幫物,不如帶領農戶走致富路。”張光文欣慰的說,能為家鄉做點事,能帶動鄉親們脫貧,就是最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