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1月2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通訊員高萬寶)元旦前一天,寒氣襲人。正陽縣新阮店鄉中心廟村的公路兩旁,隨處可見一座座溫室,村民們正在為自己的食用菌搭建菇架。前來指導技術的縣食用菌產業合作社主任魯新愛說:“這個村種植毛背木耳20萬袋,斷木木耳50萬棒,還有不少白靈菇、平菇和雞腿菇。種植戶都參加了縣里食用菌產業合作社。”
2003年,魯新愛從原單位辭職,帶領群眾種植食用菌。為降低風險,規模生產,他們分工明確,有人負責銷售,有人負責技術,有人負責種植。形成一定規模后,他們就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帶動附近村民一起種植食用菌。社里實行統一原材料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對外銷售。
目前,魯新愛領導的食用菌產業合作社已經發展到307戶,種植品種7個,合作社還注冊了“長壽”商標,完成了“黑木耳”、“香菇”兩大無公害產品的認證工作,申報了國家標準化生產基地。他們組建了3個食用菌示范基地,分布在11個鄉鎮,幫助農戶增收800多萬元。
很快,正陽縣食用菌產業合作社的模式在該縣得到推廣。該縣決定在優勢產業建立產業合作社,支持特色優勢產業走規模發展之路。目前,全縣11家產業合作社帶動入社農戶4500多戶,促進農民增收8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