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產作為一項助農增收的好項目,近幾年在桂林市得到迅速發展。臨桂縣依托桂林南方食用菌研究所,通過科研項目的帶動,促進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一大批依靠高新技術種植食用菌的農戶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來,國內外食用菌市場價格看好,廣西食用菌產業遇上千載難逢的時機。目前形成了以蘑菇、香菇、木耳、平菇四大品種為主,金針菇、茶樹菇、巴西菇等多樣化發展生產格局,生產季節也由冬季為主逐步向周年生產發展,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食用菌列入全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后,成為發展較快的新興優勢產業。
位于臨桂縣城的桂林南方食用菌研究所,是國家農業部和自治區農業廳投資興建的專業科研所,是桂中、桂北地區較大的微生物科研生產科技企業。近幾年,該所先后承擔完成桂林市科委下達的科研項目6項,每年不僅向臨桂,而且向區內和鄰近的湖南、貴州、云南、廣東等省提供各類各級菌種250 萬瓶(袋、支)。通過項目帶動,建立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食用菌生產基地和專業戶,特別是利用冬閑農田和人防工程栽培食用菌,加速了當地及桂中、桂北地區食用菌的發展。該所被自治區科技廳列入2006年度廣西星火計劃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示范單位。
2005年,該所完成的研究課題“應用液體發酵技術規模化生產食用菌菌種”通過桂林市科技局組織有關專家鑒定驗收。專家組評定該項技術填補了廣西食用菌液體菌種規模生產空白,達到區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研究所采用液體基質來生產液體菌種的科研項目獲得成功,可比固體菌種節省經費近90%,而菇農效益卻可提高一倍。
近年來臨桂縣食用菌產業迅速崛起,由于質優價好,加上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全縣食用菌產業呈迅猛發展勢頭。目前該縣兩江鎮圩底村、臨桂鎮大雄村均建立了規模化的食用菌生產基地。2007年全縣食用菌生產面積達到300萬平方米,僅此一項實現全縣菇農人均增收500元。
今年,桂林南方食用菌研究所與全州、靈川、興安、臨桂縣有關部門承擔了“雙孢蘑菇無公害栽培試驗示范”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的總體目標是建立標準化無公害蘑菇栽培試驗示范基地,推廣良種良法,提高產品質量,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建立蘑菇無公害栽培示范基地6個,面積12萬平方米。項目完成后輻射帶動栽培面積200萬平方米,年增產值6000萬元,新增利稅3000萬元,為廣西食用菌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