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ST春天公布三季度財報,1-9月實現營業收入4.28億元,同比下降超五成。與此同時,國家食藥監總局公開征求意見的規范性文件清理結果名單中,《關于勁牌有限公司等參加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列,并被建議失效。
該文件下發于2013年,試點探索將冬蟲夏草作為保健食品原料,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勁牌有限公司和江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股票后改名為ST春天)5家企業參與。
冬蟲夏草一直風波不斷。今年2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冬蟲夏草類產品消費提示,在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為4.4-9.9mg/kg。有關專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為1.0mg/kg,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并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
3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通知,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含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相關申報審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未經批準不得生產和銷售。
在試點被叫停前,同仁堂、江中、勁牌已獲得以蟲草為原料的保健食品審批。作為A股市場上唯一一只純正的“蟲草概念股”,青海春天受“身份”的影響也是明顯的。醫藥行業分析師史立臣認為,青海春天受到的影響勢必會最大。去年前三季度,青海春天的冬蟲夏草純粉片“極草”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78.91%。而上周,ST春天公布公司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4.28億元,同比下降55.09%。ST春天表示,因控股子公司春天藥用主要產品“極草”根據食藥監管理部門的要求停止生產,ST春天及春天藥用雖然采取了包括提高其他冬蟲夏草類產品的生產銷售、挖掘公司現有業務潛力在內等一系列措施消除相關影響,但相關措施取得成效需要一定時間。
史立臣認為,試點期間沒有拿到食品保健審批,精力集中于市場營銷,研發、產品審批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這是一大戰略失誤。
對于“身份”變化帶來的連鎖反應和應對舉措,ST春天在給新京報記者的書面回復中稱以財報內容為準,未透露更多詳細信息。
【相關鏈接】
極草身份之“變”
2009年:極草以普通食品身份上市,曾取得青衛食證字的《食品衛生許可證》。
2010年12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發布《關于冬蟲夏草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極草被清除出食品。
此后,憑借青海省食藥監局頒發的《藥品生產許可證》,極草得以保證產品生產。
2014年7月,監管部門規定極草的制作工藝不屬于中藥飲片范疇,極草既不屬于食品,也不屬于藥品。
極草不久便獲得了青海省食藥監局給予的“青海省綜合開發利用優勢資源的試點產品”身份,繼續生產經營。
2015年7月,因未能按照要求開展相關工作,國家食藥監總局告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停止極草產品試點。
2016年3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含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相關申報審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未經批準不得生產和銷售。
該文件下發于2013年,試點探索將冬蟲夏草作為保健食品原料,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勁牌有限公司和江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股票后改名為ST春天)5家企業參與。
冬蟲夏草一直風波不斷。今年2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冬蟲夏草類產品消費提示,在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為4.4-9.9mg/kg。有關專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為1.0mg/kg,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并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
3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通知,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含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相關申報審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未經批準不得生產和銷售。
在試點被叫停前,同仁堂、江中、勁牌已獲得以蟲草為原料的保健食品審批。作為A股市場上唯一一只純正的“蟲草概念股”,青海春天受“身份”的影響也是明顯的。醫藥行業分析師史立臣認為,青海春天受到的影響勢必會最大。去年前三季度,青海春天的冬蟲夏草純粉片“極草”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78.91%。而上周,ST春天公布公司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4.28億元,同比下降55.09%。ST春天表示,因控股子公司春天藥用主要產品“極草”根據食藥監管理部門的要求停止生產,ST春天及春天藥用雖然采取了包括提高其他冬蟲夏草類產品的生產銷售、挖掘公司現有業務潛力在內等一系列措施消除相關影響,但相關措施取得成效需要一定時間。
史立臣認為,試點期間沒有拿到食品保健審批,精力集中于市場營銷,研發、產品審批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這是一大戰略失誤。
對于“身份”變化帶來的連鎖反應和應對舉措,ST春天在給新京報記者的書面回復中稱以財報內容為準,未透露更多詳細信息。
【相關鏈接】
極草身份之“變”
2009年:極草以普通食品身份上市,曾取得青衛食證字的《食品衛生許可證》。
2010年12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發布《關于冬蟲夏草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極草被清除出食品。
此后,憑借青海省食藥監局頒發的《藥品生產許可證》,極草得以保證產品生產。
2014年7月,監管部門規定極草的制作工藝不屬于中藥飲片范疇,極草既不屬于食品,也不屬于藥品。
極草不久便獲得了青海省食藥監局給予的“青海省綜合開發利用優勢資源的試點產品”身份,繼續生產經營。
2015年7月,因未能按照要求開展相關工作,國家食藥監總局告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停止極草產品試點。
2016年3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含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相關申報審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未經批準不得生產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