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這個小村的名字一樣,這里河清山秀,美麗如畫。
集安市清河鎮清河村,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既讓山村更富,又讓山村更美。他們充分開發利用長白山特產資源,大力培育食用菌、人參等優勢特色支柱產業,真正走上了富村裕民的康莊大道。
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18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4萬元。
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綠色無污染的好環境,而這種環境又是發展食用菌的好基礎。清河村堅持以食用菌產業為龍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村里先后成立了集安市森源食用菌發展公司、食用菌產業協會,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村里采取村民先使用菌袋、產生效益后付款的方式,為每戶提供1000元的流動資金,聘請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成菇后由協會統一回收、統一銷售,徹底解決了村民發展香菇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的難題。
難題解決了,事業迅速發展起來。2014年,清河村對村里閑置廠房重新進行了改(擴)建,建成近3000平方米的制菌車間和2棟存放香菇的冷庫。2015年又投資340萬元,興建了一處2000平方米的食用菌棒生產車間,進一步提高了森源食用菌公司的生產能力。清河村不僅組織引導本村農民種植食用菌,還輻射帶動周邊鄉鎮村屯農民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先后建立香菇生產基地7個、低溫冷藏庫20個,儲藏能力180噸。2015年,共發展食用菌330萬棒,帶動農戶300余戶,實現產值1700萬元以上,戶均增收5萬余元。公司生產的“綠仙”牌食用菌取得了有機食品認證,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美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年創匯30萬美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后,村里一次性向韓國出口香菇菌棒10萬棒,成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后農產品出口第一單。
與此同時,人參這一傳統優勢支柱產業也沒放下。在突出抓好人參生產加工的基礎上,他們依托區位優勢,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成立了清河人參交易市場,經過數次改(擴)建,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山參交易市場。去年,市場山參交易量680噸,交易額達22億元。村集體每年獲得收入200多萬元,帶動全市人參種植戶6200戶、年收入12.4億元。
在抓好生產發展的同時,他們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力度,先后投入150萬元實施了自來水改造、河堤加固等惠民工程。如今的清河村,已成為生產發展、環境優美、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的標桿村和樣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