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8月21日上午,在2016中國食用菌產業年會暨第三屆食用菌博覽會“第二屆食藥用真菌應用與研討開發”環節上,貴州大學康冀川教授作《對蛹蟲草等蟲草產業的反思》的報告,以蛹蟲草為例談眼下蟲草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與阻礙,以及未來的蟲草產業的發展需要注意問題,以更好的發展蟲草產業。
眼下,蛹蟲草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蛹蟲草菌種退化機制還未完全認識,菌種退化嚴重制約生產和推廣,規模化生產風險很大,且蛹蟲草固體培殖技術較成熟,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有,但良莠不齊。生產過程中,雜菌污染嚴重,蛹蟲草質量難控,安全性難保證。同時,目前蟲草產業大多是低端重復,質量標準和生產規程缺失,蛹蟲草完整的產業鏈有待完善。
康冀川教授表示,菌種退化嚴重制約生產和推廣,規模化生產風險很大,應通過加強基礎研究,解決菌種退化和復壯難題,應該建立規范的可持續發展的蟲草生物資源中心為生產服務。
“盡管蛹蟲草固體培殖技術較成熟,但良莠不齊。大部分栽培主體是農民散戶和小型企業,規范化的大規模企業比較少。且生產過程中雜菌污染嚴重,尤其是南方氣候炎熱,為了控制生產過程的污染,需要更加規范的管理和昂貴基礎設施以及控制條件(光、溫、濕、氣)的設備,需要噴灑更多的藥水,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現在南方很少種,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沈陽和赤峰等北方地區。”康冀川教授介紹到。
報告中,他還提到:目前蛹蟲草質量難控,子實體價格偏低(鮮草15元/KG,鮮草100元/KG ),最終導致惡性競爭,原料無標準控制,生產出來的子實體重金屬和農殘指標堪憂,塑料盆生產難以杜絕塑化劑殘留,并肆意噴灑多種農藥和高毒殺菌劑,干燥過程采用硫磺熏蒸等破壞了其品質等問題做出了總結。同時他建議,未來需要加強下游技術研發,除分離提取,精深加工和新藥研發外,還應該腳踏實地(去除以前老打冬蟲夏草擦邊球的潛意識,甚至添加其他真菌菌粉如鐮孢菌等欺騙消費者),打造一些更有遠見的產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及強化精品意識。
關于蛹蟲草的發酵問題,康冀川教授從固體發酵液液體發酵兩方面進行了講述。他表示,固體發酵的情況下,出發菌株產子實體能力要比該菌株未發生角變部分分離株和角變部分分離株都強。在蟲草菌素的產量上也以出發菌株為高, 表明表型多態性對蛹蟲草產子實體和蟲草菌素有很大的影響,這對于優勢菌種的篩選和生產實踐有借鑒意義。
據了解,2016中國食用菌產業年會暨第三屆食用菌博覽會期間安排了第三屆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第二屆食藥用真菌應用與開發研討會、第二屆珍稀食用菌發展研討會暨羊肚菌專題研討會、食用菌產業鏈創新發展研討會、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重點關注食用菌產業鏈的延伸和珍稀品種、藥用種類的開發,聚焦最具市場潛力和投資價值的食用菌品種及栽培技術交流,從產業寬度、深度出發,拓寬思路,交流學習,為行業再謀發展。2016第三屆中國食用菌博覽會舉行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展覽展示、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暨招商推介會、2016第三屆中國食用菌攝影作品展等活動,搭建食用菌產業展示、交流平臺,促進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的商貿和采購。同期,還召開了中國菌物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2016年福建省食用菌學會年會等相關會議,多會合一,產學研交融,吸引了超過800人參加此次會議,是年度內菌物領域產學研融合與交流的一次盛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