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地處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氣候溫和濕潤,森林覆蓋率高達62.5%,霜期短、濕度大、云霧多、溫差適宜等特點,為孕育銀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如今在通江縣草池鄉鹿浴溝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植銀耳。“嘗到了致富的甜頭,我今年又擴大了種植規模,打算接種2000袋菌種!”說起銀耳,鹿浴溝村銀耳種植大戶徐先朋喜笑顏開。
1995年通江縣被國家特產之鄉宣傳暨命名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銀耳之鄉”;2001年通江縣銀耳生產基地獲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2002年“通江銀耳”證明商標得到注冊使用;2003年“雪花牌”通江銀耳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識使用權;2004年通江銀耳被錄入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名錄;2005年通江銀耳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知名品牌”,在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視察通江時,亦稱贊“通江‘兩耳一菇’小有名氣”。目前,通江銀耳已開發出了銀耳八寶茶、銀耳羹等十余種系列產品。
通江銀耳自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之后,不僅充分發揮了地理標志的護身符作用,更好地保護了這一產品的特色品質,還深入挖掘了地理標志的市場拉動作用,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促進銀耳產業升級,使之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一個強有力的推進器。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引下,通江縣銀耳企業逐步完善“公司+基地+專合社+農戶”的生產模式,對老百姓種植出的符合要求的銀耳實施高于市場價的訂單式收購,免去了耳農的后顧之憂,大大激發了他們的種植熱情。該縣預計,今年將接種150萬袋菌種,產量將達到75萬斤,產值可達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