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經三門峽局檢驗出口的盧氏食用菌達2633噸、貨值2.59億元,已經達到2015年全年的83%。而在2013年之前,發展食用菌袋料超過8000萬袋的盧氏縣,食用菌出口尚未實現“零”的突破。2015年,在三門峽局的大力幫扶下,食用菌生產出口企業由3家發展到7家,為盧氏縣食用菌出口插上騰飛的翅膀。
因勢利導
作為國家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盧氏縣是河南省省長陳潤兒的扶貧聯系點,這里的青山綠水和獨特的自然環境,滋養了品質優良的食用菌。盧氏黑木耳曾在舊金山萬國商品賽會、烏蘭巴托博覽會上獲獎,并在2012年成為全國首批獲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2014年,盧氏縣創建國家級出口香菇質量安全示范區,檢驗檢疫部門在與盧氏縣農業局接觸過程中了解到,香菇產業是全縣產業扶貧、促進農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是主產區90%以上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擁有6億多元綜合產值,但盧氏縣沒有相關出口企業,香菇、木耳只能被菇販收購至周邊的南陽、隨州等地出口,產業鏈條上的最大的收益并沒有留在這個貧困人口數以萬計的縣里。幫助盧氏食用菌直接出口,帶動菇農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為三門峽檢驗檢疫人內心的牽掛。為此,他們算了一筆賬:按照平均1萬美元的農產品出口帶動20個就業崗位的通行算法,如果盧氏食用菌能有十分之一出口,便能帶動近2萬人就業;發展1家出口企業,至少能帶來30個就業崗位,加上出口鏈條上游的菌種、料袋、種植、收購和下游的包裝、儲藏、物流等環節,帶動作用強勁。為了把牽掛化作動力,把期望變成行動,三門峽局依托盧氏食用菌產業,開始著手深挖潛力。
筑巢引鳳
2014年8月,盧氏縣偉興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三門峽局,咨詢如何辦理出口手續。在了解到企業的出口意愿后,三門峽局立即行動,從工廠設計、設備布局、車間裝修到人員培訓、質量體系建立,偉興食品有限公司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有三門峽檢驗檢疫人的汗水。當年11月,該公司順利完成第一單出口業務。
2015年,更多的投資者想要加入到食用菌出口的隊伍中,然而他們卻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要求幾乎一無所知,按照一般流程,企業從學習要求、建立質量體系、申請備案到獲得審批,少說要三個月時間。三門峽局看到了這些擁有大量國外客戶的小微食用菌出口企業蓬勃發展的潛質,為了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向上級單位爭取支持,使該局成為河南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改革的試點單位。他們對擬備案企業在廠區建設、車間裝修布局時即提前介入指導,避免后期因布局和硬件不達標,不能保證產品質量,需再次改造而影響備案進度。通過這一措施,盧氏縣當年新增6家食用菌備案企業,出口食用菌2940噸、貨值超3億元。
在時間就是金錢,速度就是效益的國際貿易中,三門峽局簡化備案流程,平均為每家企業節約辦證時間30余天,在該縣產業聚集區內,食用菌出口企業初現集群式發展態勢。
創新舉措
2016年,圍繞地方政府脫貧攻堅部署,三門峽局在“放、管、服”上再放“大招”:一是將盧氏縣4家食用菌出口企業由分類管理四級提升至三級,更加重視安全風險監控結果的應用,對不同出口國家建立風險預警點,通關環節現場查驗比例由原來55%降低至10%,實驗室送檢比例降至3%;二是實施無紙化報檢,提高通關效率,對食用菌出口實行電子報檢,未抽中批次實現“即點、即報、即放”;三是創新備案采信模式,在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中,對風險較小食用菌等出口產品,采信生產許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示范區等結果,免于現場審核。四是延伸機構服務鏈條,利用現代媒介,從眾多技術性貿易措施和國外預警中梳理出與轄區出口相關的有效信息,第一時間通報告知企業。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盧氏縣食用菌產業在出口示范帶動下節節攀升。2015年,全縣食用菌栽培達9000萬袋,產值超過7億元,帶動就業人口11.5萬人,深山里“因菌脫貧”的群眾越來越多。
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在盧氏縣調研時強調,脫貧攻堅工作要精準扶貧,做到找準窮根,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到本上。三門峽局立足職能,挖掘出口潛力,促進產業精準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不懈努力獲得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可,連續四年榮獲地方對外開放先進單位,連續三年獲市委市政府通令嘉獎,四次榮獲河南檢驗檢疫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檢驗檢疫示范窗口、三門峽市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貢獻獎”、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等諸多榮譽集于一身。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三門峽局積極融入地方,主動投身脫貧攻堅戰中,寓把關于服務之中,助特色農產品出口實現突破,這些點點滴滴的努力,贏得了各方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