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軍啊,你種植的草菇已采摘了一輪,效益怎樣?能不能發展,給哥幾個分析分析。”
“好啊,老哥,種植草菇首先要打菇棚,一個菇棚投入資金約1萬元,原料自家有,花費不了很多,菌種由老板提供,產品他們包收,下菌十天左右就可采菇,一個棚一季收入約8000元,一年可收三季,效益還是可以的。走,我帶你們到菇棚里去看看。”
“好,看看去,如果真像你說的,我明天就去籌錢搭棚,跟你學種菇。”
近來,高安市筠陽街道左橋村田里組村民劉志軍家,每天都有幾十人來向他咨詢蘑菇種植技術。今年年初,頭腦活絡的劉志軍經過福建龍海時,看到那里的蘑菇種植很紅火,效益很好,在仔細打聽后,覺得這是一個好產業,立即拜師學藝,并帶回一老板試種蘑菇,現已采摘一輪,效益不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對此事高度重視,幫助劉志軍建起了9個大棚,并以他為典型,召開黨員干部及村民代表大會,積極推廣蘑菇種植,從而引發了群眾咨詢的熱潮。
該街道長期以來致力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拓展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為發展蘑菇種植業,街道想方設法建立一個集生產、收購、加工為一體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以基地帶動老百姓發展產業,尋求致富之路。目前,街道已與福州、南昌老板達成投資意向,將投資700萬元在新沙村租地50畝興建一個基地。在街道辦事處的引導下,在劉志軍的示范帶動下,該街道已有南門、左橋、院背、茜頭4個村的30多戶農戶在建棚種植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