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國食用菌協會對全國30個省的食用菌產量、產值和出口情況進行統計,日前公布了2006年度全國食用菌生產的統計數據,廣西2006年食用菌總產量44.6624萬噸,在全國排名第十五位,其中占廣西總產六成多的蘑菇總產量27.4058萬噸,躍居全國第二名,僅次于福建省。
蘑菇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上世紀70年代,廣西農業、科技、輕工、外貿、供銷等部門曾大力引進推廣蘑菇栽培新品種新技術,使廣西成為了當時蘑菇出口加工生產的主要基地。但到80年代末,廣西蘑菇漸入低潮,漸漸落后于全國水平,生產基本處于自由發展狀況。近年來,廣西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抓住機遇,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因勢利導,大力扶持,使蘑菇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2006年廣西各地的食用菌產銷形勢一片大好,特別是蘑菇,除個別地方和時段外,各主產區的產地收購價始終保持在本地歷史高位水平上,整體價格普遍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產品絕大部分鮮銷,加工原料已基本脫銷。廣西蘑菇主產區集中在桂林、貴港、南寧三市,桂林作為新區發展最快,而且產地收購價為廣西最高,以全州縣紹水鎮為代表的產地收購價始終保持在每公斤7-10元的高位(也是全國蘑菇最高產地價的產區之一),菇農效益顯著,僅紹水鎮菇農當年人均增收達300元以上。
在大力發展蘑菇生產的同時,廣西對中高溫食用菌品種及反季節食用菌的周年化生產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利用廣西豐富的廢棄桑枝發展云耳等食用菌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