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2015年12月 12日下午,2015中國·隨縣香菇節”中國香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環節在湖北隨縣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譚琦在會上進行了報告。來自國內外的600余名參會者參加了會議。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進行了《食用菌產業國際化的路徑與前景》的報告。他在報告中主要從中國食用菌產業國際化的基礎、食用菌產業國際化的路徑、食用菌產業國際化的前景三方面作了具體闡述。他表示,食用菌產業強大才是國際化的前提,在引進設備、公司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吸收、消化,打造“土洋結合”自主研發的中國特色工廠化路徑。另外,在我國食用菌產業國際化的過程中,需進行產業升級,將中國文化、技術、資本帶出去。最后,對6000多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華僑的巨大市場,他也表示了期待,并分享了成功“走出去”的企業。


隨后,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暢想了香菇產業的多樣化發展模式。他首先分析了目前香菇產業面臨的挑戰,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原材料成本持續上升、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價格競爭加劇、各類扶持項目審批和驗收趨緊、土地、稅收、貸款等優惠政策減少或取消等因素都對香菇產業造成了一定沖擊。隨后,他從香菇栽培方式的多樣化、加工產品的多樣化、產業功能的多樣化三個方面進行暢想。報告中,他提出了秸稈種菇、香菇主食化的想法。


最后,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研究員譚琦則帶來了《中國香菇栽培的技術革新和趨勢》的報告。她首先梳理了中國香菇栽培的發展歷史,隨后以袋料香菇的發展趨勢。她表示,同工廠化生產相比,集約化、專業化生產方式能更好地控制原料來源以保證安全;規模化有利于機械化的應用,能夠降低生產成本;而統一制種、統一接種和發菌,成品率更高,且產品可以統一回收,該模式抗風險能力更強。
此次2015中國·隨縣香菇節是由中國菌物學會、中國食用菌協會、易菇網主辦,華中農業大學為技術支撐,由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湖北省食用菌協會、中共隨縣縣委、隨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香菇節期間,除了中國香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同期還舉行有中國香菇產業組織模式及政策支持研討會、中國香菇工廠化技術研討會、隨縣招商推介會暨香菇產業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等多項主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