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珍稀蘑菇扎堆兒種


    【發布日期】:2007-08-08
    【核心提示】:央視《致富經》7月5日播出“珍稀蘑菇扎堆兒種”節目,以下為節目實錄:豬肚菇、金福菇、秀珍菇、杏孢菇,這些珍稀食用菌在我國

    央視《致富經》7月5日播出“珍稀蘑菇扎堆兒種”節目,以下為節目實錄:

    豬肚菇、金福菇、秀珍菇、杏孢菇,這些珍稀食用菌在我國并不少見,但多個珍稀品種集中種植并形成規模卻并不多見。在福建省南靖縣鄭店村,珍稀食用菌品種多達10多個,并且每年都有上億袋的規模。然而,8年前,這個村卻是以種植白背毛木耳聞名的,全村人改種珍稀菇都是起因于一個叫楊加金的人。

    鄭店村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種植白背毛木耳,到90代時,價格持續在每公斤20到30元,村民們靠白背毛木耳的巨大利潤蓋了樓房、鋪了新路。1999年時,木耳價格卻一路下跌,只有5元錢一公斤。

    楊加金:“有一段時間白背毛木耳的價格很低,一公斤跌到5元,都不夠成本了。”

    村里80%的家庭兩代人都以種植白背毛木耳為生,價格的暴跌讓村民們非常絕望。

    村支書楊國梁:“栽培食用菌就不能維持了。”

    村主任楊志強:“大家都虧本。”

    到第二年,白背毛木耳市場行情仍不見好轉,已經習慣了種植木耳的村里人不知該何去何從。當時楊加金的木耳產量最大,出口日本市場受到了嚴重阻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日本客商那了解到,當時的日本市場對另一種食用菌――鮑魚菇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利潤豐厚,楊加金決定改種鮑魚菇。

    楊加金:“日本那邊需要的鮑魚菇是面比較黑的,肉比較厚的,所以我們就要去找一個比較好的菌種。”

    為了找到好的菌種,楊加金專門去了福建的三明真菌研究,但發現那里的鮑魚菇個頭小,產量低,根本不能達到出口要求。然而,楊加金無意中卻發現當地有一家企業已經培育了高產鮑魚菇,產品也得到了國際市場認可。當楊加金找到這家企業時,對方卻拒絕銷售菌種。

    楊加金:“后來我們就發現他們倒掉的廢墟物里面那些菇頭,他們加工切掉的那些菇頭,我們就拿回來進行組織分離。”

    楊加金種植白背毛木耳已經十多年,他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在鄭店村勘稱一流。只要有一株活體鮑魚菇,他就能進行組織分離,培養新的菌種。揀到了那家公司倒掉的鮑魚菇頭,楊加金如獲至寶,開始了長達半年的試驗。

    楊加金:“我們預先制作好培養機,然后把他們的菇頭拿回來,就取里面的一個組織,來培養,然后再進行提純,馴化。”

    去掉劣質菌種,留下優良品種,楊加金在2000年秋天成功培育出了20萬袋的鮑魚菇,這些鮑魚菇皮黑肉厚,每袋產量達到半斤以上,當他把這些鮑魚菇銷到日本市場時,對方卻以量少為由將價格壓到每公斤6元,這離他預想的每公斤10元還相差很遠。

    楊加金:“這個產品太少也不好,這個銷路也銷不出去,這個要由大家來種,集中收購,加工,這樣才能賣到好價格。”

    2001年春天,楊加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自己種植的同時想發動村里人一起種植。他提供鮑魚菇菌種,回收后集體包裝,再出口到日本市場,通過增加產量來提高價格。但村里人從沒種植過鮑魚菇,對楊加金都半信半疑。

    楊加金:“如果沒種成功,大家賺不了錢,誰跟呢,這個要能賺到錢,大家才能跟上來。”

    村主任楊志強是楊加金的好朋友,他的父親以前當村支書時就開始培育食用菌了,所有食用菌栽培技術大同小異,正因為這樣,當他得知楊加金要在村里推廣鮑魚菇時,楊志強對自己很有信心,第一個表示贊同。

    村主任楊志強:“在我們村,我們是屬于大戶了,我們種的量比別人多一點,那個技術上是比較全方位的。”

    在楊志強的幫助下,楊加金說服了村里十幾個種植大戶。2001年4月,楊加金通過嫁接育種,又培育出50萬袋的菌棒分發給了種植戶。為了減少種植戶顧慮,并保證自己能回收到足夠數量的鮑魚菇,楊加金跟第一批種植戶簽定了購銷合同。

    村支書楊國梁:“一袋菇的產量是半斤左右,第一年跟他簽定是每斤2.4元,這就一元多了,我們的成本是每袋5角左右,這樣就可以賺錢了。”

    現任村支書楊國梁順利地將四萬袋鮑魚菇種植成功,按合同規定,當年6月到10月的2萬斤鮑魚菇全部賣給了楊加金,自己從中獲得純利潤1.5萬元。而楊加金把回收的鮑魚菇進行加工,賣到深圳、上海等地,當年也從中賺到了10多萬元。

    村主任楊志強:“這個鮑魚菇在國內當時還是比較稀奇的,價格很高。”

    當時的鮑魚菇每公斤10元錢,比白背毛木耳利潤要高三四倍。消息在南靖迅速傳開,當地農戶紛紛要求種植。楊加金再次從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帶回了秀珍菇、豬肚菇和金福菇等四五個珍稀菇菌種。到2002年時,鄭店村50%的村民都改種上了珍稀菇。

    楊加金:“不只本村的,那還有隔壁村的,都轟動起來了,大家都想干。”

    2003年開始,鄭店村成了南靖的珍稀菇種植專業村,全國各地客商紛紛前來。為了賣上更好價格,種植戶都選擇自己銷售給外地客商。楊加金不僅在貨源上受到限制,在珍稀菇種植成本上,他發現自己也越來越競爭不過當地農戶了。

    楊加金:“管理費用比普通農戶要高,農民自己家的菇房他自己去管理,他們能做到的,我們就不能跟他們搶這碗飯吃。”

    為了避免跟農戶的直接競爭,2007年夏天,楊加金投入200多萬資金修建新的廠房,來種植普通農戶無法常年培育的珍稀菇類。他的想法來自于當地另一家食用菌公司。

    王瑞珩是這家公司的行政部經理,他們早在2004年就培育新品種杏孢菇了,價格比一般珍稀菇每公斤要高6元以上。

    食用菌種植公司王瑞珩:“夏天我們這里的溫度都達到30多度,這種菇如果超過25度,它自己就會萎縮掉,所以農戶不可能在夏天生產。”

    這家公司原本也種植鮑魚菇、袖珍菇和豬肚菇,但這三種菇類在自然條件下普通農戶全年都能生產,量大促成價格下跌。就在公司出口產品到美國時,發現原本只能在冬天生產的杏孢菇在國外常年都很暢銷,從2004年5月開始,公司就建立專門的保溫室,利用空調控制室溫全年培育杏孢菇。

    食用菌種植公司王瑞珩:“產量就是每天2到2.5噸左右。這個杏孢菇主要出口到美國,國內市場都是在大酒店。”

    這種杏孢菇在南靖縣的產量還很少,每公斤都能賣到16元錢。公司種植杏孢菇避免了直接與農戶掙搶飯碗的局面。而農戶的普通珍稀菇類在銷往深圳、上海等地時,也能賣到每公斤10元左右。

    農業局局長:“我們縣里現在珍稀菇類大概有1.5億袋,產值達到2.1億,從業農戶有3500戶。”

    現在,在南靖縣除了珍稀食用菌,茶葉也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全縣每年的茶葉產量1萬2千噸,年產值達到6億元,產品主要銷往日本、廣州、上海、北京等地。

    來源:新浪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毕节市| 蓝山县| 孙吴县| 苍梧县| 余庆县| 理塘县| 石泉县| 株洲市| 宁波市| 木里| 玛曲县| 万州区| 阿城市| 阿克陶县| 普定县| 新巴尔虎左旗| 光泽县| 文山县| 静海县| 武胜县| 莎车县| 犍为县| 鸡西市| 奉贤区| 商水县| 阳东县| 安多县| 遂宁市| 绵竹市| 黔西县| 小金县| 利津县| 光山县| 临泉县| 皋兰县| 平和县| 阜宁县| 乌苏市| 武城县|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