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4日,五臺山香妃蘑(沐野1號)產業化發展座談會在忻州市沐野食用菌研究所召開。會上,所長梁枝榮教授開門見山地指出,五臺山香妃蘑是人工能大量栽培的臺蘑新品種,現在栽培技術已經成熟,但大面積推廣還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要走集約化規模化栽培,就要建立原料發酵場,但發料場是因地制宜從簡易發料場起步,還是要建立現代化發酵場?第二個問題,就是現在產業發展的關鍵是市場開拓,產品人人都說好,但因為沒有生產規模,沒有充足的貨源,就沒有經銷商,沒有經銷商,就不能大規模的生產,這個瓶頸怎么解決?
座談會上,五臺郭家寨生態園介紹說,去年種700平方米,今年種1400平方米,現在主要以干品銷售,每斤150元,現在生態園已經建起100多個大棚,今年采用了簡易機械化發酵,效果很好,以后要建立簡易發酵料場,園區要搞菇菜輪作,供自己用料,也要供應五臺山林區老百姓林地野生化種菇需要,發展臺蘑的著名品牌。
五寨基地介紹說,基地原來以種香菇、平菇為主,自去年引進香妃蘑以后,產量高,口感好,本地小縣城市場已經認可,每天也有100多斤的銷售,每斤售價8-10元,比種香菇平菇收入高,今年開始就全部種香妃蘑了,但外地市場還有待開發。
五臺山菌物科技公司、岢嵐基地介紹,今年種了5000平方米,產量不錯,主要以干品電商銷售,取決于貨源充足與否,而且要分門別類,適宜于國際市場,今年銷售沙棘膠囊中,送給印度客戶20斤干品,促成了幾十萬美元的生意,客戶表示,明年要來現場考察。五臺山香妃蘑要充分利用佛教文化、佛教圣地、文化信仰創品牌。
繁峙基地介紹,今年第一次種了1000平方米,銷售上要打造富硒產品,打造五臺山臺蘑品牌。忻州市原生態食用菌推廣中心談到林地無基料栽培,腐殖土中穴播,100%出菇。
原平農校介紹,今年搞了點示范,正規劃建立簡易發料場,以后要把農校發展成香妃蘑的產學研示范基地,培訓人才,帶動農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