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元一公斤!”電話那頭,人在韓國首爾的包金亮興奮極了。今年韓國春節(jié)期間,他的香菇賣到了足以令國內同行咋舌的“天價”。同樣一公斤香菇,內銷價格僅為10元左右,就是出口價也只有18元。包金亮走的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出口之路―――育菌在磐安老家,出菇在韓國本土。
包金亮來自著名的香菇之鄉(xiāng)浙江省磐安縣,1993年就開始從事食用菌研究,創(chuàng)辦了當?shù)氐谝患颐駹I科研機構―――新藝食用菌研究所,為當?shù)毓睫r提供技術支持。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他竭盡所能改善香菇質量,但常常被國外種種“綠色壁壘”擋道,菇農經常蒙受損失。2003年,日本一家技術薄弱的食用菌企業(yè)希望在中國的香菇之鄉(xiāng)招一個技術能手,本來就想到日、韓這些食用菌技術強國學習的包金亮立刻報名。
在日本的三年,他通過各方面的接觸,掌握了行業(yè)先進技術,并且發(fā)現(xiàn)如果在當?shù)刂苯由a香菇,就能繞開很多“綠色壁壘”,獲得更高的利潤。想在日本投資,鑒于來往日本的簽證比較困難,包金亮就轉往同樣是食用菌需求大國的韓國。由于韓國人工費用比國內高得多,包金亮就把需要大量人工的前期培育放在磐安,通過對自己的研究所下訂單,然后由研究所組織當?shù)毓睫r培養(yǎng)菌袋,再把這些菌袋運到韓國,在韓國出菇。如果是成品菇出口,“綠色壁壘”虎視眈眈,口岸檢驗非常嚴格;而菌袋屬于原料,檢驗容易通過,在韓國出的菇,就成為本地的綠色產品。“在標準嚴格的韓國生產的香菇,再出口到其他發(fā)達國家,‘綠色壁壘’沒了,一路綠燈。”
韓國的春節(jié),正是香菇銷售旺季。一個星期里,包金亮就賣出了近4000公斤,收入很不錯。向他提供菌袋的磐安菇農,一個月后就有收入,這也成了帶動當?shù)剞r民致富的途徑。
包金亮發(fā)現(xiàn),近年來,日本、韓國政府雖然對食用菌等農業(yè)投入越來越大,但當?shù)卦敢庾龉睫r的人卻越來越少,日韓地方政府對外來投資農業(yè)也比較歡迎,這正是中國農民的一個大好機會。眼下,包金亮正在籌劃加大投入,做大規(guī)模,帶領更多家鄉(xiāng)農民到韓國、日本經營食用菌。 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