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林勇毅)我國食用菌年出口額近7億美元,約占全球食用菌貿易總額的40%。其中,福建省寧德市是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產區和重要的出口基 地,今年第一季度該市出口食用菌2944.3噸、772.61萬美元,同比下降36.28%和42.52%;其中,輸日食用菌1654噸、444.5萬美 元,同比下降43.64%和50.37%。專家指出,我國食用菌輸日形勢不容樂觀。
據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調研分析,當前輸日食用菌面臨六大制約因素:一是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檢測標準。自去年5月29日以來,日本對我 國的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等食用菌實施命令檢查或50%的監控檢查,至今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從出口食用菌中檢出78批不合格產品。二是基地化建設水平 仍然較低。目前,我國食用菌栽培仍以千家萬戶分散式為主。由于生產種植者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栽培規范和標準難以有效實施,一些簡易但有礙食用菌安全的不良 栽培方式仍然存在甚至被推廣,造成大量食用菌存在質量安全隱患。三是農藥管理和使用混亂問題仍未很好解決。銷售、使用無證農藥現象仍然存在,并存在一藥多 名、一藥多種成分及農藥標識不規范等現象,使得菇農很難選擇。同時,部分菇農安全用藥的意識落后,極易受到誤導而違規用藥,如把一些水稻、蔬菜、水果上用 的農藥用到食用菌上等問題。目前,福建省食用菌栽培涉及50種常用化學品,食用菌藥殘狀況不容樂觀。四是原料收購把關難度較大。目前,食用菌原料異地供貨 現象比較普遍。由于不同產地的食用菌原料衛生質量存在差異,且絕大部分企業基本沒有檢測手段和能力,很難在進料時把好關,增加了政府部門的管理難度。五是 大多數出口企業規模小、加工弱。相當一部分加工企業還停留在保鮮、烘干、鹽漬等粗加工的層次,深加工能力普遍較弱,同時缺乏對進口國技術法規、標準要求的 整理收集,生產有一定的盲目性。六是出口品種比較單一。寧德市規?;a栽培的食用菌品種已達30余種,但目前出口品種主要還是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等傳統大宗品種,新特產品的競爭優勢未能有效發揮。
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為此建議:一是加快食用菌基地建設和出口備案步伐。推廣“公司+基地+標準化”模式,大力推行綠色、無公害生產和良好農 業種植規范(GAP)體系,在寧德、漳州等出口食用菌主產區由地方政府建立專門的出口基地或由出口食用菌協會向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推薦備案基地。二是建立 健全衛生質量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對農藥生產許可、生產、市場流通等環節的管理,食用菌主管部門加強對種植規范、技術的宣傳和指導,重點引導種植戶杜絕禁 用藥的使用和科學合理用藥。三是進一步扶優扶強。培植規模化經營的龍頭企業或集團公司,鼓勵企業產業升級,推動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在國內外市場的份額和知 名度。四是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加大對食用菌新品種的研發力度,指導菇農科學合理用藥,改變新特產品因藥殘問題無法擴大出口的局面,提高秀珍菇、茶樹菇等 珍稀品種的出口比例。五是實施食用菌出口多元化戰略。不斷增加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積極開拓東南亞、非洲等潛力市場,規避出口過于集中所造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