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蔗―牛―菇”項目的實踐者,黃子寶深得其惠。女兒黃敏芳在外打工兩年后又回來了,“還是回家養牛種菇賺錢!”21歲的黃敏芳心直口快。
市科技局局長李蘋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蔗區1戶5口之家的蔗農種植8畝甘蔗、0.2畝牧草,可養2頭牛,栽培巴西菇240平方米,原料蔗可獲利1200元,菇獲利1800元,菇泥還田,約值肥料151.2元,共計增收3151元,人均增收630元。
“一根甘蔗”,帶出了蔗、牛、菇三個產業的鏈接和蔗區資源高效利用,還孵化帶動了肉類加工、乳制品、飼料、獸藥、皮革加工、食用菌菌種、食用菌加工及塑料制品生產等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西聯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蔗葉綜合利用生物科技開發項目、廣西富隆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開發項目等一批項目相繼上馬,甘蔗產業鏈越拉越長,效益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蔗―牛―菇”這一農業科技創新項目獲得了自治區的高度肯定,自治區科技廳將其列入全區重點項目,要求崇左市將該項目向園區經濟方向發展,并將“蔗―牛―菇”循環經濟科技產業園區列為今后幾年自治區重點扶持的三大農業科技產業園區之一。
從2005年始到2007年,崇左市將投入資金約1.1億元,完成甘蔗智能化種植面積140多萬畝,建立養牛小區100個,養牛10萬頭。到2010年養牛總量將達30萬頭,形成養殖、屠宰、飼料、乳品肉類和高附加值產品深加工一體化的產業鏈發展態勢,深加工產值達30億元左右;食用菌栽培面積2010年將達200萬平方米,產值1億元。
以“蔗―牛―菇”特色產業為中心的崇左市科技整體推進模式,將成為發展地方循環經濟、提高蔗區群眾收入的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