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 干貨更值錢
2013年秋天,桿洞鄉小河村獨門寨農民韋金保從貴田合作社購買5000包茯苓菌種,在距家一個半小時路程的學堂坳,承包了1600個松樹蔸,每個松樹蔸放2-3包茯苓菌種。
今年秋天,韋金保采收茯苓30噸,收入18萬元,凈利潤15萬元。韋金保是小河村的村委委員,在他的號召和帶動下,今年獨門寨15個農戶種了2萬包菌種,預計明年可增收40萬元。
“茯苓豐收了,行情也變了。”今年最后一批茯苓,每公斤售價下降了0.4元,韋金保有點擔憂。
王貴田已經想到應對市場變化的招數。在他家的大棚下有一臺剛花3000元購買的切片機,正準備安裝試產。他說,這臺機器能把茯苓切片,再曬干制成初級品。1斤生茯苓加工后得到4兩“干貨”,每斤“干貨”市場收購價為30元,折算下來,加工后茯苓價格整倍升值。
“市場景氣時賣鮮貨,不景氣時搞加工,存放起來,等價格回升的時候再銷售。”王貴田說。
融水苗族自治縣林業局林改辦副主任潘慶寶說,自治區、市、縣三級林業部門非常重視桿洞鄉茯苓種植業的發展,2014年共投入了60多萬元,向貴田合作社購買了近4萬余棒茯苓菌種送給農民種植。2015年計劃再投入25萬元購買茯苓菌種,已與合作社簽訂了購買意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