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滑菇(Pholiota nameko)又名光帽鱗傘,俗稱珍珠菇,商品名為滑子蘑、滑子菇。滑菇人工栽培始于日本,我國的產區主要分布在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和北京等省區。2014年12月1日,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賀祥教授在易菇網組織的中國食用菌協會第二十二期《菌類園藝工》職業資格培訓班上,針對《滑菇的栽培技術》為學員進行授課。
滑菇菌種依據子實體分化溫度的不同,可分為出菇溫度5~10℃的低溫型菌種、出菇溫度7~12℃的中溫型菌種、出菇溫度7~20℃的高溫型菌種,王賀祥教授指出栽培者應根據生產和銷售方式選用品種。供外貿出口的,要選用子實體緊湊、成熟期較集中的品種,鮮銷的應選用子實體大、出菇期長的品種,加工罐頭的應按工廠要求選用菌種。滑菇的代料栽培方式主要有箱栽、盤栽、袋栽和瓶栽,其中農業式栽培主要采用袋栽和盤栽,工廠化栽培主要采用瓶栽和袋栽。
盤栽以玉米秸、葵花稈、高粱秸或木板等材料制作均可,托盤規格一般為35 cm×60 cm。盤栽培養料的滅菌可在常壓蒸料鍋水燒開后,先在蒸簾上鋪10 cm厚干料,干料上有熱汽冒出時撒濕料,在整個裝鍋蒸料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見汽撒料”的原則,哪里冒汽往哪里撒,少撒勤撒,嚴禁一次大量倒入鍋內,造成“夾生料”。盤栽接種室最好選擇封閉較好的房間,也可用可移動式接種帳。從菌絲長滿菌塊到出菇60-70天的時間,一般從原基分化到采收需要15天左右,采菇后要及時清理好菌盤表面,清除滑菇殘根,并停止向菌盤噴水,蓋上塑料薄膜,防止菌盤表面干燥,稍微提高培養溫度,以利于菌絲積累更多的營養,出好下潮菇。
栽培滑菇一般采用17~22 cm x 40~55 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裝干料0.6~1 kg,常壓滅菌6~8 h 或高壓滅菌1.5~2 h,菌袋溫度降到25℃以下時即可接種。如果環境條件適宜,可以采收3潮菇,生物學效率可達到100%。自然氣候條件下,滑菇在冬季栽培,春秋季節出菇。王賀祥教授指出可利用北方或高海拔地區冷涼的氣候條件,在一般地區不能出菇的季節出菇,能提高滑菇和其它食用菌產業的經濟效益,反季節栽培一般采用熟料袋栽。利用空調控制環境條件,可實現周年生產。用塑料瓶裝培養料,有利于機械操作,降低勞動強度和提高效率。當環境處于高溫高濕的情況下,滑菇培養塊往往容易受黏菌病的侵染,王賀祥教授介紹了藥劑防治以及綜合防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