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新途徑
修訂中的《藥品管理法》將加大對假藥劣藥的打擊力度,有關部門將建立完善“食品藥品黑名單管理制度”
在查處食品藥品違法犯罪案件的過程中,尤其在行政執法方面,有些領域的法律法規已經不能適應新情況。
據記者了解,修訂中的《藥品管理法》,將強調對假藥劣藥的打擊力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對藥品的全過程監管,合理設置處罰的種類和幅度,提高藥品領域執法的可操作性。而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也將加大處罰力度,進一步完善消費者在法定情形下可以要求十倍價款乃至三倍損失的懲罰性賠償金等制度。
生產企業是食品藥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如何推動企業成為第一責任人?有專家建議,要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行政處罰信息的公開,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而國家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未來將建立完善“食品藥品黑名單管理制度”,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及時曝光,并將黑名單作為企業評審和貸款的前置條件和依據。
食品藥品違法行為的發現,更離不開消費者的配合。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第一時間查處違法分子,尤為重要。經常在網上購買保健品的小陳坦言:“有時候也會遇到假冒產品,可是就這么一點東西,拿到有關部門檢查或者舉報,成本太高了。”“別說消費者,我作為研發人有大量證據證明有人公然生產假靈芝孢子粉,但不法分子仍逍遙法外,就是源于有關部門的不作為。對此,應該加大問責力度。打擊假藥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潘自航說。
(原文標題:互聯網漸成售假重災區 違法成本低致屢打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