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大棚、魚塘、養殖廠……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黃合少鎮,一個集蔬菜種植基地和生態旅游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發展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即將完工,這是28歲的卜玉玲創業夢想的又一個新起點。
4年前,卜玉玲大學畢業后執意回村當菜農時,沒錢、沒經驗、不懂市場,有的只是在學校學來的蘑菇種植技術。如今,他不僅有30個大棚的瓜果蔬菜直接向呼和浩特市最大的連鎖超市供應,還牽頭成立了合作社,今年又籌資3000萬元,希望通過新的創業項目帶領更多人致富。
創業種子在校園中生根發芽
卜玉玲家住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黃合少鎮南地村,2007年他成為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的一名大學生。“上微生物課,老師講食用菌技術時,我就挺感興趣。想起村里閑置的大棚,我就和老師說,學會育菌技術,畢業后回家種蘑菇不錯。”沒想到卜玉玲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老師卻記在了心里。
2009年,學校與多所高校開展師生交流活動,卜玉玲和一位老師被派往河南信陽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食用菌栽培。學成歸來,卜玉玲決定親自實踐一把,時任系主任翁鴻珍全力支持,專門騰出實驗室、提供設備讓他進行食用菌栽培實驗。兩個月后,十幾朵毛茸茸的猴頭菇“綻放”在卜玉玲眼前,成功了!卜玉玲回憶說:“我們抱著這十幾朵蘑菇滿教室和辦公室竄,小心掰下,一朵一朵送給老師,剩下的幾朵制作成了標本。”
如果說與老師說起回村種蘑菇的想法是卜玉玲一顆創業夢想的種子,那么這十幾朵蘑菇的成功培育讓這顆夢想的種子在他心中開始生根發芽。
“我們拉下‘饑荒’供你上大學,就是不想讓你當農民,你現在要回來種大棚!”父親卜明旺至今記得當時自己憤怒的心情,卜玉玲的決定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父母一邊勸說一邊私下里幫他投簡歷、托人在城里給他找工作。因為專業對口,卜玉玲很快接到內蒙古伊利集團品控崗位的錄用通知,月薪3600元。
“那時的我一門心思就想自己干,錄用通知被我扔在了一邊。”卜玉玲的堅持,讓整個家庭陷入冷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