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解決目前加工廠數量少、規模小、層次低,特別是菌包菌種主要依靠作坊生產,效率低、能耗大、污染重的問題,全面加快工廠化進程,推動產業關鍵環節實現跨越式提升。重點推進菌種菌包生產工廠化;菌用機械生產工廠化;黑木耳食品加工工廠化;廢棄菌袋回收利用工廠化。東寧縣目前已建成中小型菌包廠39家,招商引進的投資1.35億元吉林黑尊菌種菌包生產和投資1.5億元的黑龍江佰盛黑木耳自動化生產兩個大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規劃并正在建設的菌用機械加工園區1個;建成廢棄菌袋回收再利用企業8家;建成黑木耳加工企業22家,加工能力已達到全縣總產量的25%。
品牌化:將培樹品牌作為拉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增強實力、挖掘潛力、凝聚合力,打造實力最強、知名度最高、綠色有機富養、普遍行銷高端市場、行業標志最高的東寧品牌,在品牌化經營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打造龍頭企業;構建現代市場交易體系;培育商標品牌;打造園區基地品牌;凝聚文化品牌;強力整合品牌。東寧縣目前已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已有著名商標2個,知名商標6個,未來5年還將培育更多的馳名商標和知名商標。
組織化:堅持政府引領與社會化驅動雙軌并行,協力提升產業組織化水平。重點發揮政府引領、協會助推作用;發展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和農事企業。針對目前主要還是一家一戶的耳農為生產主體的現狀,東寧縣目前正在培育幾家黑木耳合作社樣板,計劃逐步推廣,以顯著提升從業主體的抗市場風險能力。
推進措施
一是強化主管部門建設,加強全產業鏈管理。組建東寧縣黑木耳產業管理辦公室,擴大隊伍、配強力量、擴充職能,政府賦予行政監管執法權,全面負責產業規劃推進、執法監管和產業服務工作,縣委、縣政府在組織、人員、財力方面給予保證。
二是保障運行安全,推進可持續發展。解決菌用木屑供應問題,打通俄羅斯進口菌用木屑通道;化解栽培風險,鼓勵各保險公司開展產業災害保險;保證產業質量安全,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加強產業污染治理,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
三是打造投資洼地,營造最優越的發展環境。在技術研發與示范推廣方面,給予財政資金扶持,落實食用菌科技獎勵基金。同時,為促進產業招商,建立人民辦事中心,吸引域內外企業投資,目前該中心已投入使用。
四是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為技術進步提供堅實支撐。引進專業高端人才,開展產業前沿技術研究,引進壯大人才隊伍的工作將持續加力。
五是設立專家顧問機構,為產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省內外面向全國黑木耳業界,聘請著名的專家擔任產業顧問,為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把脈診斷,提供咨詢,解決疑難問題,設計頂層的可行方案,加快東寧食用菌產業實施“六化”步伐,推進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