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又稱白木耳。富含蛋白質、多糖和礦物質等,具有滋陰養胃、潤肺生津、益氣安神等食藥功效,是一種可與燕窩媲美的高級滋養補品。“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中國銀耳發源于通江。通江銀耳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傳統的栽培技術和特殊的培養材料造就了其卓越品質,在眾多的銀耳中一枝獨秀,獨領風騷兩百余年。
2014年10月17日,第三屆中國·通江銀耳節在“中國銀耳之鄉”通江縣開幕。
縣委書記趙萬先致歡迎辭
姚方杰教授宣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發來的賀電
賓朋滿座,記者云集,到處洋溢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本屆銀耳節以“走進銀耳之鄉、感受魅力通江”為主題,開展了“賽耳會”暨“銀耳大王”拍賣會、中國通江銀耳產業發展研討會、銀耳博物館開館儀式、特色商品展示展銷暨房產交易會等活動,多樣化呈現以通江銀耳為首的特色農產品的魅力和通江優質旅游產品資源優勢。
在活動期間,同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通江銀耳投資懇談會暨簽約儀式,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桑德集團、上好佳(中國)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業參與投資懇談。最終,中航工業集團、桑德集團、四川鑫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重慶源道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四川超前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千方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與通江縣簽訂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17日下午,中國銀耳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通江縣凱源酒店召開,來自全國的食用菌領域專家、食用菌協會代表、部分大力發展菌類種植的市縣區農業部門就中國銀耳產業發展進行了研討和交流。
在研討會上,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金霞女士就區域優勢食用菌產業發展策略作了專題報告,張金霞女士首先就食用菌產業的價值優勢和食用價值做了分析,她認為食用菌產業特別是銀耳產業作為年輕的產業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隨著人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和資本的介入,我國的食用菌產業將迎來發展的契機。
中國土禽特產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秘書長、食用菌營銷專家劉自強就食用菌做了市場分析,并分享了自己對相關的營銷策略的認識。劉自強認為,我國的食用菌產業無論是在菌種培育,還是在營銷渠道上都落后于日本等食用菌產業強國,我國要發展食用菌產業必須加強人才的培養,增強自我的管理意識。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食用菌病蟲防控專家邊銀丙對食用菌病蟲害綜合防控與質量安全作了專業講解;福建農林大學的銀耳育種培育專家謝寶貴教授在研討會上就銀耳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做了報告。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站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甘炳成就秦巴山區食用菌資源的特色做了肯定,并對該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會后,食用菌領域專家、食用菌協會代表、部分大力發展菌類種植的市縣區農業部門培育發展銀耳及食用菌產業做了互動交流。(易菇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