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線搭橋多方共贏
蘑菇長完一季后,菌棒就要被銷毀。量大難清理讓廢菌棒變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隨著今年“五水共治”工作的展開,如何安置這些廢棄菌棒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廢菌棒的結局只能是被焚燒或拋棄嗎?為了給廢菌棒找一個“好歸宿”,洪合鎮愛衛辦及時與鎮農技中心取得了聯系,了解到位于良三村的春曉花木合作社對廢菌棒的需求較大。被保潔公司、蘑菇種植戶和村民們嫌棄的廢菌棒,在這個苗木培育基地里可以變廢為寶。該基地負責人楊海音表示,廢菌棒可以有效改良本地土壤的土質,使土質更加疏松,此外還可進行基質栽培。
一邊對于廢棄菌棒有需求,另一方卻為廢菌棒的處理而發愁。洪合鎮愛衛辦的工作人員與鎮農經部門聯系,梳理出全鎮蘑菇種植戶名單,挨家挨戶走訪勸說,為三方牽線搭橋。
8月底,鎮里的蘑菇種植戶、保潔公司和苗木基地達成一致,由農戶直接與保潔公司的司機聯系,利用下班時間將廢棄的菌棒運到苗木場內。幾個星期下來,已經有十幾車原本將被焚燒或丟棄的廢菌棒被運到了苗木基地,繼續發揮作用。
對于這一方案,楊海音很是歡迎,“以前我們沒有時間去聯系周邊的農戶,多虧鎮里幫忙聯系。使用廢菌棒作為肥料后,每年購買肥料的成本大概能夠節省十幾萬元錢,效果也還不錯。”而不少蘑菇種植戶也表示,現在有車上門幫忙處理廢菌棒,價格也很合理,省了不少事。
“垃圾只是放錯了位置的寶貝。”洪合鎮愛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嚴堵、打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政府搭臺,做好服務工作,既避免了廢菌棒白白浪費,也減輕了環境污染的壓力,實現了節能環保,可謂多方共贏。接下來,洪合鎮將進一步開拓廢菌棒的“銷路”,探索將其應用于大棚蔬菜等其他農業生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