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原始叢林枝繁葉茂,鮮花錦簇、綠樹成蔭;林下,一朵朵蘑菇在綠草中張開菇傘,散發出泥土清香;一個個菇農正在采摘、挑選、裝運,呈現出一派忙碌的喜人景象。這是河北平泉縣遼河源國家森林公園國有黃土梁子林場食用菌示范基地的情景。
“這叫富硒平菇,今年是一個豐收季。”平泉縣國有黃土梁子林場場長遲明峰介紹說,2013年,該林場與山東農科院進行技術合作,引進了綠色保健、高端上檔次的富硒食用菌。并自主研發出了富硒平菇玉米芯主料配方,且獲得了河北省科研項目獎。今年,林場已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樹種下建立100多畝的富硒平菇栽培示范基地,到目前,每個基地的富硒平菇長勢良好。
據介紹,富硒平菇的種植方法很簡單,把含有硒元素的配方放入普通的食用菌袋中,待菌絲發育成熟再植入林下。這種食用菌的種植不占用耕地,可節省了土地資源,并且除種植和采摘需用勞動力外與溫室大棚種植相比,可節省80%的勞務支出,林下種植也不需要任何基礎設施,這大幅度的節約了投資成本。
近年來,隨著國家“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平泉縣國有黃土梁子林場實施“科技興林”戰略,充分利用有效地資源優勢,立足于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的定位,將食用菌與林下經濟有機結合,研發出森林里栽種富硒蘑菇,“闖”出一條特色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發展林下經濟,充分利用土層腐殖質高、基質營養全面的優勢,在林下種植的富硒平菇,其味道更加鮮美,即使是開傘長到手掌大,吃起來也不會有木質感。林下食用菌完全在自然環境中生長,沒有任何農藥殘留,屬天然純綠色食品。林下栽培食用菌可增加森林內的濕度,對防御火災、增添土壤肥力也起到明顯效果。林下種植富硒食用菌經連續栽培幾年后,當菌絲布滿土地就不用再像現在一樣人工種植完再植入林下,它可以完全和野生菌一樣自然生長。這種 “吃干炸盡再回歸自然”的循環經濟模式,真正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互促雙贏”,是實施環保農業的典范。
“下一步,我們將實施溝域經濟,把旅游開發和林下食用菌栽培結合起來,準備投資建設一個大型的富硒食用菌采摘園,把這種農業發展模式變成休閑旅游與高端提升型模式。發展生態服務價值、經濟增長價值、空間拓展價值,為建設中國食用菌之鄉和生態文明縣城再創新篇章。”面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遲明峰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