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8時左右,住在浦城縣觀前村小武當山腳下的菇農周火有已背著大半背簍紅彤彤的紅菇下山了。在他家門前的空坪上,筆者看到,晾曬的紅菇有三簸箕,置身其間,陣陣濃郁的菇香撲鼻而來。
周火有說,每年這個時節,是他最忙的時候。每天凌晨兩三點上山,早晨八九點回家,每次都能采大半背簍的鮮菇。“這些紅菇曬干后,大概有兩公斤多,能賣近2000元”。他指著背簍內剛采回家的紅菇對筆者說,采到月底結束,干品估計可達15公斤,按市價每公斤1200元計算,收入預計可達2萬余元。
“最近每天都有上百人上山,有的家庭甚至傾家出動,起早摸黑上山尋‘寶’。一些遠在福州、上海等地打工的村民也專程趕回家采摘。”觀前中坊村村主任周林友告訴筆者,小武當紅菇以“肉厚、香濃、味甜滑”等特點位居其它產地紅菇之首。其生長環境主要集中在九石渡流域觀前碼頭至老鼠潭6華里溪流兩岸闊葉林山中,產量非常有限。加上品質超群及迄今無法人工制菌栽培等因素,盡管價格不菲,但每年產品均供不應求。數百年來,觀前紅菇都是連根帶泥藏在家里賣,挑到市場反而沒人相信是正宗的。每年都有不少閩南客商特意來農家收購并銷往港澳臺及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
據介紹,由于今年雨水適中,有利紅菇生長。至目前,觀前紅菇已經生了兩季。全部干菇產量有800公斤左右,僅此一項可為當地村民帶來百余萬元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