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雨季,又到了野生菌大量采摘上市的季節,同時也是野生菌中毒高發季節。近日,從云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于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近期云南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主要是誤食了亞稀褶紅菇。
據了解,俗稱“火炭菌”的亞稀褶紅菇是云南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近年來已造成多人中毒,病死率可達70%以上,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鑒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確鑒別,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誤食亞稀褶紅菇后,在1小時內出現癥狀,開始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癥狀,6小時至12小時會出現全身乏力明顯,肌肉痙攣性疼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血尿或血紅蛋白尿,出現醬油色尿液,嚴重者12小時后即會死亡。
鵝膏菌中毒主要表現在急性肝腎損害型,通常潛伏期是10小時至24小時,最長可達數日。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部分患者1天至2天后癥狀消失,進入所謂的“假性痊愈期”,后續會出現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或癥狀,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如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廣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無尿,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風、休克等癥狀,病死率高達90%以上,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癥狀,一般病程2周至3周。
云南省疾控中心提醒,要特別注意“雞樅”中毒。其實,雞樅是無毒的,中毒是因為誤食了形態與雞樅很相似的毒菌,如劇毒的灰花紋鵝膏菌、擬灰花紋鵝膏菌、假褐云斑鵝膏菌形態和雞樅很相似,因此撿食雞樅要特別小心。
鏈接
吃菌子中毒怎么辦?
凡是在食用菌子10分鐘至72小時內,有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他不適者,都應立即就醫。同餐進食者不論癥狀輕重,均應立刻到附近的醫院進行觀察診治。
菌子中毒如何自救?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盡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壓舌根即可引起嘔吐。可反復多次,盡量把胃內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醫:中毒后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余菌子樣品,以備鑒定菌子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