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鏗鏘腳步,1978年楊新美教授在隨州市隨縣三里崗鎮的大山深處播下了香菇菌種,猶如點燃了湖北食用菌產業的星星之火。看今日之荊楚大地,村村寨寨掀起種菇熱潮,工廠化栽培企業拔地而起,出口加工企業鱗次櫛比,產品交易市場人潮涌動,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湖北省重要的優勢特色產業,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湖北食用菌產業發展凝聚著一代又一代領導、專家、企業家和菇農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自1978年開始,華中農業大學先后為全國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食用菌實用技術人才,數以千計的食用菌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為全國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1984年,湖北省科協在全國率先組織成立了“湖北省食用菌協會“;2005年湖北省商務廳在全國獨家率先實施了香菇出口退稅政策;2009年省政府頒布實施了《湖北省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省農業廳開始將食用菌產業納入農業板塊建設項目;2011年省科技廳將食用菌產業納入十條農業產業科技創新鏈,并批準成立了“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術中心”。這些政策和舉措有力地促進了湖北食用菌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湖北省不僅擁有隨州這個全國最大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也有華中農業大學這樣號稱食用菌專業“黃埔軍校”的人才培養基地;既有金針菇工廠化生產規模和設施技術水平名列全國第一的如意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全國香菇工廠化栽培首家企業湖北炎帝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既有全國食用菌領域第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湖北森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年出口創匯1.5億美元的全國食用菌出口第一龍頭企業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湖北省食用菌產值超過120億元,出口創匯9.03億美元,占全省農產品出口額40%。連續8年名列全國第一或第二名,產值和產量名列全國第6-8名,知名企業達到40余家。先后培養食用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20余名,出版各類專著55 部,取得各類科技成果20余項。食用菌產業成為湖北省名副其實的創匯產業,湖北省也成為全國當之無愧的科教大省和產業強省。驀然回首,湖北食用菌產業已經走過三十多年輝煌的發展歷程,恰逢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成立三十周年,經過湖北食用菌協會七屆五次理事會討論,決定在2014年慶祝湖北食用菌協會成立三十周年之前,由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邊銀丙教授和湖北省蔬菜辦公室主任李青松合作主編《湖北食用菌》一書。目前已經完成書稿編輯工作,將于2014年8月底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湖北食用菌》一書凝聚著湖北食用菌產業各界人士的學識智慧,也包含著產業各個方面的產業科教信息。在收錄的73篇論文中,既有領導干部深入一線嘔心瀝血完成的產業調研報告,也有基層技術人員多年在一線實踐中總結的生產技術;既有專家教授團隊的學術研究論文,也有湖北省獨創的特色栽培技術總結;既有對食用菌產業的歷史總結和產業現狀的剖析,更有對未來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方向的展望。同時,本書還收錄了全省食用菌產業基地、科研單位和重點龍頭企業的基本信息。
食用菌產業是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轉化農業廢棄物和生產有機肥中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在生產優質食用菌產品和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正向標準化、專業化、機械化、設施化和工廠化生產方向迅速發展,完全可能在農業領域率先實現現代化。新書《湖北食用菌》的出版,將推動湖北省食用菌產業再續輝煌,也為加強產業技術交流和產業合作,推動我國食用菌產業現代化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