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發展之路
小小菌子,不僅長出工業,還長出第三產業,形成一、二、三產聯動新格局。
在“松茸之鄉”五街鎮,我們跟隨五街鎮黨委書記周海章走進封山育菌的林區。
“以前上山采菌,天不亮就動身,電筒都不敢打,就怕被后面拾菌的人發現,像做賊一樣。”看著面前建好了圍欄,道路、澆灌設施齊備的山林,他不無感慨。我們隨機訪問了周圍的農民,什么樣的松茸才能采收,“長有20多厘米,這么粗細的呀。”他們圈起拇指和食指比劃著。
2012年,南華縣出臺牛肝菌、松茸采集方法標準,對采收成熟度、時間、工具、包裝、運輸等內容作出詳細規定,從源頭上保證了野生菌保育促繁,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目前已上升為我省的行業標準。
除了管好生產源頭,還要延伸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南華的干部群眾達成共識。
走進南華工業園區,新世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咪依嚕天然食品公司的廠房僅一墻之隔,兩家都是年產值上億元的龍頭企業。
圍繞主導產業,南華縣沒有“撿到籃里都是菜”,盯住“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原則,集中力量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目前,全縣擁有宏怡野生菌開發有限公司、云華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佳雄商貿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17戶龍頭企業,其中,3家已經獲得出口經營權,產品遠銷日本、韓國以及歐盟國家。
“這是公司的新產品,也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最昂貴的飲料。”喝一口松茸珍,特殊的香味溢滿唇齒之間,新世紀公司董事長楊玉升表示,公司與科研機構合力攻關3年、耗資360萬元,攻克了松茸多糖萃取技術,使松茸的附加值提升了10倍以上。與此同時,公司將從過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轉型為工業企業,上交稅利也將隨之翻番。
“有了核心技術,徹底告別了過去賣原料、拼價格、打亂戰的局面。”
事實上,在南華,小小的菌子,不僅“長”出了工業,還“長”出了第三產業,形成一、二、三產聯動的新格局。
從2006年以來,每年一屆的“中國·南華野生菌美食文化節”,早已成為“吃貨”們大快朵頤的聚會,以松茸宴、鮮花宴、土司宴、核桃宴、藥膳宴、野生菌火鍋為主的“五宴一鍋”,讓食客流連忘返??h內餐館鱗次櫛比、旌旗招展,特別是,帶有彝族文化烙印的紅龍草墩屋、山菌美食苑、彝山菌宴、阿亮農家樂等餐飲名店更是“家家熱鬧、戶戶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