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1日從湖南省懷化市政府召開的靖州茯苓發展推介會上獲悉,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全縣茯苓生產迎來跨越式發展。據介紹,去年該縣基地鮮茯苓畝產達到5-8噸,是傳統生產的40-80倍。全年全縣茯苓及衍生產品貿易總額達12億元,是轉型升級前的30余倍。
湖南靖州被譽為“中國茯苓之鄉”。但長期以來,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嚴重制約著這個縣茯苓生產的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靖州縣引導湖南補天藥業的專家團隊,把目光投向整條茯苓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從制種、栽培到加工,對每個關鍵環節都進行創新研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震撼業界的成果。
如今,靖州茯苓生產,菌種用上了經神州10號太空制種的“湘靖28”優質菌株。栽培采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據國內領先水平的“涪陵袋裝高效栽培技術”,實現了集約化、工業化、規模化大生產。產品也不再是傳統的切片、卷片和方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抗癌藥品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的營養保健品和食品唱起了主角。從制種、栽培到加工,將最新的科技轉變成茯苓產業的生產力,產業轉型有了顯著成效。
據介紹,該縣已經培育科技創新型茯苓企業8家,農民茯苓科技合作社3個,茯苓從業人員達10余萬人。同時,靖州茯苓還是目前湖南省首個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的農林產品。
湖南靖州被譽為“中國茯苓之鄉”。但長期以來,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嚴重制約著這個縣茯苓生產的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靖州縣引導湖南補天藥業的專家團隊,把目光投向整條茯苓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從制種、栽培到加工,對每個關鍵環節都進行創新研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震撼業界的成果。
如今,靖州茯苓生產,菌種用上了經神州10號太空制種的“湘靖28”優質菌株。栽培采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據國內領先水平的“涪陵袋裝高效栽培技術”,實現了集約化、工業化、規模化大生產。產品也不再是傳統的切片、卷片和方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抗癌藥品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的營養保健品和食品唱起了主角。從制種、栽培到加工,將最新的科技轉變成茯苓產業的生產力,產業轉型有了顯著成效。
據介紹,該縣已經培育科技創新型茯苓企業8家,農民茯苓科技合作社3個,茯苓從業人員達10余萬人。同時,靖州茯苓還是目前湖南省首個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的農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