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前組織了一次食用菌檢測,檢測結果發現,一些表面看起來潔白鮮嫩的食用菇,如百靈菇、雞腿菇和雙孢蘑菇等都有嚴重的熒光劑污染。檢測人員表示,菇類一經熒光增白劑污染,很難用水清洗干凈。
據檢測樣本分析,某些菇類是被故意加入了熒光增白劑;而大部分菇類的熒光污染則多是由于使用了含有大量熒光增白劑的包裝紙。
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李泰輝告訴記者,看上去非常白的紙,一般都經過熒光增白劑漂白,“不要隨便拿非食品包裝用紙去包裝食物,否則會有健康隱患”。
廣州市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高級工程師吳玉鑾提醒廣大消費者,對于用非食品用的包裝材料包裝的水果,食用的時候最好削了皮再吃;有些人習慣吃飯前用紙擦筷子,其實這個習慣很不好,“很多劣質紙品里面可能都添加了熒光劑”。
省食品安全委員會有關人士強調,食用菌種植、加工、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都要注意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包裝材料,尤其在使用紙質包裝材料時要符合《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GB 11680-1989)的要求,避免由于包裝材料的原因造成熒光增白劑對食用菌的間接污染。而對于故意在食用菌中添加熒光增白劑的違法行為將嚴厲查處。沈昀李俊杰
名詞解釋 熒光增白劑
是一種可吸收光線或紫外線而反射藍白磷光的化學染料。醫學實驗發現,熒光物質可使細胞產生變異,如對熒光劑接觸過量,毒性積累在肝臟或其他器官,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