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木耳栽培的生產過程包括栽培季節、菌種選擇,菌種制作,菌包生產,發菌管理,催芽管理,出耳及采收管理,吊袋栽培七個環節。春耳栽培,一般在第一年的10月上旬開始生產二級菌種,12月上旬開始生產三級菌,至第二年的2月中旬結束。晚熟品種春節前生產結束,早熟品種春節后生產(即2月),4月中旬養菌結束。無論晚熟、早熟品種,4月下旬至5月初進行打孔催芽,5月中旬至7月末進行出耳管理和采收。秋耳一般在每年3月份生產二級菌種,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制作菌袋,6月至7月上旬養菌,7月中下旬割口擺袋下地,8月至10月末采收結束。
黑木耳的原料類型有麥(玉米)粒菌種、枝條菌種、木屑菌種,課上杜萍副教授介紹了菌包生產中所需要的栽培配方與基礎配方,以及生產中的拌料、測水分、調pH值具體流程,材質良好的菌袋與菌絲親合力好,不易產生袋料分離,可提高產量降低風險。采用菌棒法進行裝袋、封口,并介紹了菌包的裝筐、滅菌以及冷卻、接種栽培種的具體操作。
杜萍從發菌過程中的溫度管理(袋溫、室溫)、濕度管理(空氣相對濕度)、通風管理、光照管理四個方面講述了發菌管理的注意事項。立式養菌過程中要及時檢查雜菌,以免發菌時間過長,菌絲老化自溶,易受雜菌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