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歷史上有越界采集蟲草習慣的地域,昌都地區農牧局提前聯系毗鄰地、縣、鄉,做好預案,做到提早安排、有備無患。強化管制刀具源頭管控,嚴厲查處各類治安案件。同時,政府“零距離”跟蹤服務管理,在采集點設立臨時黨支部、醫務室、青年志愿服務隊等服務組織,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工作組,哪里就有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
蟲草的采挖季節正是高原草甸的恢復成長期,其采挖對草甸的恢復有很大影響。若不采取有效的隨挖隨填措施,每采集一根蟲草,至少會破壞30平方厘米的草皮。
在近兩年的“蟲草季”,整個昌都地區分別有20多萬人的蟲草采集隊伍,每天揮鎬“戰斗”在600多個蟲草采集點。由于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和亂采濫挖蟲草,一些采集點已經出現產量和品質下降的趨勢。近些年,昌都農牧民普遍反映,采集蟲草越來越難。
昌都地區環保局黨組書記曹德盛說:“過度采集是冬蟲夏草資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冬蟲夏草是可再生資源,保證蟲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需具備氣候條件、菌源充足和生態環境穩定三個基本條件。
自治區政府分別于2006年和2009年頒布的《西藏自治區冬蟲夏草采集管理暫行辦法》和《西藏自治區冬蟲夏草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明文規定冬蟲夏草采集管理、資源保護以及交易管理,明確了違反規定應負的法律責任。
昌都地區和蟲草產區的縣鄉依據兩個文件各自制定了符合當地實際的實施細則,加強了對冬蟲夏草采集和收購的管理,嚴格執行冬蟲夏草采集管理制度,并在采集點建立了臨時管理機構。
除了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每年在采挖期到來之前,昌都的干部和駐村隊員們紛紛來到采挖點,對采挖者進行宣傳培訓,提高采挖者的素質,大力推廣科學的采挖方法。
昌都各級政府通過在采集點配備環保人員、加強對生活垃圾的管理、征收植被恢復費等措施,從源頭上減少對冬蟲夏草產地的草原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只要正確處理好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冬蟲夏草一定會把“根”留住,永遠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