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是“中國黑木耳第一鎮”、“食用菌之鄉”、食用菌“全國優秀基地鎮”、“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示范鎮”。黃松甸黑木耳,于2001年注冊為“黃松甸”品牌,2001年“黃松甸”牌黑木耳被吉林市人民政府評為“吉林市名牌農產品”;2003年“黃松甸”牌黑木耳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吉林名牌產品”;2004年中國全國第七屆食用菌學術研討會暨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推薦“黃松甸”牌黑木耳為“全國名牌產品”。
黃松甸的食用菌生產起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地處長白山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1%,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優越,交通便捷,適合種植食用菌,黃松甸把食用菌作為一項富民產業進行謀劃和設計。這里木耳產量多、質量好,還有一個年交易量20億元的市場,它是如何做到影響全國木耳價格的走勢的呢?
黃松甸鎮黨委書記馬炳華說,當地木耳經濟現已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產業鏈條:以木耳種植環節為中心,上游衍生出鋸末、麥麩等制菌配料制造企業和菌袋發酵工廠,下游發展出木耳產品包裝初加工和木耳飲料深加工企業。此外,木耳種植中所需的塑料薄膜、菌鍋、澆灌設備等配套設施經營也逐漸火起來。
黃松甸地處高寒山區,冬季漫長,有效積溫低,種植 糧食產量很低。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農民因地制宜開始木段栽培黑木耳,八十年代利用栽培袋在大棚里吊袋出耳成功,黃松甸的黑木耳開始出名。產業的發展使全日光栽培、無菌接種、小孔出耳、分期采收等新技術不斷落地。2013年黃松甸的木耳種植達到3億袋,產量過萬噸。去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000元,高出全市水平近一倍,90%以上來自木耳。
在黃松甸沒有其他農村小鎮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的現象,相反,他們都是在家門前種木耳發家致富,在定植、采耳、交易季節,還會吸引周邊林業局、蛟河市和全國各地的千余務工者前來務工。
除了天然優秀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黃松甸木耳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的指引。多年來,蛟河市總是把最優秀的干部派往黃松甸,一屆接著一屆干;每年都舉辦食用菌展示暨經貿洽談會,宣傳推介黑木耳;請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為首的專家團隊長期駐點研究,指導農民種植木耳;規劃幾萬畝集中栽植區,政府投資修通路渠等基礎設施,統一技術,規范服務;引進黑木耳加工及育菌企業,引導黑木耳農品向產品、名品邁進。在2004年,政府投資建立起6萬平方米的農業部定點黑木耳批發市場,創建了黑木耳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