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海食用菌基地的溫室大棚里,袋裝的杏孢菇、平菇、雞腿菇和培育基整齊排列堆放,工人們正忙著收蘑菇。武貴是當地的農民,在沙海食用菌基地工作一年多了,他告訴記者:“這茬蘑菇我們從昨天就開始收了,這是今年收的第五茬。以前自己種地掙不了多少錢,現在在這兒干一年能掙3萬多塊錢。大棚里種的這些蘑菇我們平時也吃,因為是自己種的綠色食品,放心。”
沙海食用菌基地位于杭錦旗獨貴塔拉設施農業園區,是內蒙古沙海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集食用菌制種試驗、示范、推廣、生產、加工、收購、銷售為一體的新型高效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現已建成占地面積10000平米的智能化、規模化、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車間,這條工廠化生產線包括食用菌研發中心、制菌車間、制棒車間、滅菌車間、接種車間、育菇車間、出菇車間、產品回收及成品加工車間。首期現代化智能出菇車間包括2套自動化攪拌、裝瓶設備和1套全自動高壓滅菌設備,日產金針菇4噸,年產值達1500萬元。
基地聘請河北農業大學賈乾義教授做常年技術顧問,并從國內聘請了一批擁有十幾年食用菌生產經驗的管理和技術人員與本地技術人員、大學生共同組成高端的技術隊伍和管理團隊,配以全套科學化、機械化的操作程序,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的經營理念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國內外質量標準和要求規范食用菌生產,在原料—加工—流通等環節中建立全程質量控制體系。
沙海食用菌的生產是利用當地農作物下腳料玉米軸、棉籽皮、麩皮、玉米粉等作為原材料生產金針菇,使用過的原料又可以做生產雞腿菇、平菇等食用菌的培育基,還可以做綠色有機肥或燃料,實現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目前,基地除工廠化生產線生產金針菇外,還建有溫室大棚136棟,利用生產金針菇使用過的原料培育平菇、杏孢菇、雞腿菇等品種,日產鮮菇3噸,年產值達120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呼市、包頭、烏海、臨河等地和我市各旗區,各類鮮菇的生產改變了我市較為單一的食用菌生產歷史,豐富了食用菌消費市場。
沙海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讓移民新村的農牧民與公司技術員合作,按要求科學種植部分食用菌品種,并由公司全部收購,帶動30多名農牧民實現就業,每人平均年收入約4萬元。這樣,在保證公司有穩定供貨來源的同時,使廣大的轉移農牧民有事做、有錢賺。
談到基地的發展規劃,沙海食用菌公司總經理雷華喬說:“現在,我們只使用了廠房的一個車間,下一步等資金到位后,按照計劃目標,我們將給現有廠房的另外兩個車間配備生產設施并投入使用。屆時,工廠化生產線的金針菇日產量可達到12噸,增加農牧民就業崗位60多個。同時,我們還計劃增加560棟溫室大棚,帶動200多戶農牧民發展食用菌產業。按這個計劃走,公司一年的利潤能達到3000萬元左右。”
作為“從田間、工廠到餐桌”的產業,沙海食用菌實現了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共建雙贏和可持續發展。未來,沙海食用菌將著力打造內蒙古西部品種齊全、數量穩定、品質優良、品牌高檔的有機食用菌集散基地,為杭錦旗的現代農牧業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