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采摘蘑菇
陽春四月,萬物萌發,坐落于遷安市楊各莊鎮小套村的遷安利益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內,采摘、建設場面顯得格外火熱。一邊是焊光閃閃,一個又一個大棚支架平地拔起;一邊是歡聲笑語,一筐又一筐蘑菇被搬上了大貨車。“等這些大棚都正式投入使用,我們的利益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集產、儲、加、銷于一體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了!”大棚負責人李文華邊指導著建棚,邊興奮地告訴記者。
“堿老板”變身“蘑菇哥”
今年56歲的李文華是遷安市楊各莊鎮武家莊村村民,1991年憑著聰明的頭腦和吃苦的精神他在村里建起了一個泡花堿廠,年銷售收入不錯,利潤也頗為豐厚。到2010年,李文華已經成了當地四里八村小有名氣的老板了。“泡花堿廠消耗資源、破壞環境,我是不是應該干點別的呢?”近年來,遷安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快轉型步伐,大力扶植現代農業發展讓李文華心里打起來鼓,“可干別的行業,選擇什么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考察論證后,李文華發現香菇是食用菌產業中的拳頭產品,也是我國傳統出口名優特產品之一,其生產主要用料為硬雜木,遷安北部縣市林業資源豐富,有大量間伐下來的硬雜木,且運輸方便,可確保原材料供應。于是他決定“轉行”投農、發展食用菌種植。
說干就干,2012年,李文華把種植蘑菇的想法跟楊各莊鎮鎮政府一說,立即得到了鎮領導和遷安市農業專家的支持。這年9月,李文華幾次去唐山、天津、北京考察食用菌的品種,最后,品質好、產量高的花菇、地栽進入了他的視野。決定好種植品種后,李文華利用本身的資本優勢,流轉了附近小套村230畝土地,又聯系了各方人才,在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建起了集種植、儲藏、加工、運銷于一體的利益食用菌種植專業生產合作社。

李文華正在指導工人將菌棒刺孔
門外漢變為行家里手
蘑菇未進棚,技術得先行。為掌握蘑菇種植技術,李文華從書店買來了蘑菇種植技術書籍、光盤,擠出時間潛心研究。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2013年4月,李文華以每個4元的價格購進70萬個菌棒開始種植蘑菇,從此,他把行李搬到了蘑菇棚旁。為盡快掌握蘑菇種植技術要領,從70萬個菌棒進棚那天起,他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從天氣、氣溫、水分等細節記錄有條不紊。面對這70萬個菌棒、好幾百萬的投資,李文華可不敢有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