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丹寨縣立足資源優勢,以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為目標,強化服務,實施“產業強縣富民”戰略,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扶持大戶帶動小戶,小小食用菌里種出了“大名堂”。
在揚武鎮新聯居委會老八寨的食用菌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整齊的擺放著,肥嫩的黑木耳格外喜人,眼下,又到了黑木耳采摘時節,基地里處處是一派繁忙采收景象。
項云是食藥用菌基地合作社聘請的技術員,當初,項云就是看中黑木耳生長周期短、產量高、適應能力強而選擇種植,現在,基地無論是菌種培育、后期管理、還是木耳采摘,全都要經過項云的手。項云介紹,“這個黑木耳的生長期一般是六到七個月,它生產的一般是三批到四批,主要是黑木耳的溫度要十八度以上它才會生長,所以一般在九、十、十一月份和第二年的二、三、四月份是產收的季節”。
為了號召群眾加入到合作社抱團發展,合作社免費將菌棒免費發放給社員和群眾,再通過統一管理、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的經營管理模式,讓種植戶從中收益。據項云介紹,現在有三十四戶農戶參與種植,種植面積有七十多畝,農戶種出來的由合作社統一回收,價格是三十塊錢一斤的保底價,市場價如果高的話,就按照市場價收購。
種植不愁技術、產品不愁銷路,不用分散購買農資,利潤也相對穩定,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讓眾多群眾從中收益。
據了解,目前丹寨縣共種植食藥用菌1800余畝,現有菌棚250棟,菌棒200多萬棒,食用菌產業直接帶動群眾250多戶,解決了勞動就業1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