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場鎮,“嗡嗡……”的木材粉碎機的轟鳴聲不絕于耳,位于場鎮西側的百寶林副產品專業合作社食用菌制種場正在熱火朝天的加工制作香菇袋料。但見近二十名工人正忙碌著,有的鋸木料粉木屑,有的裝袋系袋,有的堆碼袋料,有的正燒著鍋爐……裝好的袋料像“水立方”一樣碼在高溫滅菌爐旁,種植戶運來加工袋料的木材堆積如小山。
場長楊猛時而指揮工人們做這做那,時而打電話聯系木料,看到筆者走進來,便笑呵呵的和我們攀談起來:“今年鄉政府又制定了優惠政策,群眾種香菇的更多了,幾乎每天都有群眾往這里拉木料來。”
據楊場長介紹,白朝鄉自去年開始實施特色產業“三個百萬”工程以來,制定落實一系列優惠政策,重點發展以袋料香菇為重點的食用菌產業。由百寶林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牽頭,投資50余萬元建成食用菌制種場,集中生產袋料和菌種制種,以3元/袋的價格賣給種植戶,鄉政府籌集資金50余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種植戶進行風險補助,促進該產業發展壯大,幫助困難戶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經過一年的努力,全鄉13個村(社區)就有7個村(社區)群眾發展袋料香菇,共建大棚200余個,發展香菇80余萬袋,培育5000袋以上規模香菇種植戶60余戶。一些種植戶已采收了兩批香菇,收回了建大棚和購菌種的全部成本,2014年將進行盈利性生產。
今年1月,為進一步壯大香菇產業,讓香菇真正成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白朝鄉黨委、鄉政府經充分討論研究,決定繼續對食用菌產業進行補助,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具體補助方案是:2014年新發展種植戶規模在5000袋以內的,按1.5元/袋進行補助;2013年及以前發展起來的種植戶和種植規模在5000袋以上的新增戶,今年發展的和超過5000袋的部分按0.5元/袋進行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4萬元/戶;發展椴木栽培香菇或木耳的,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補助,椴木香菇和木耳必須是規范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