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位置得先預留好,找有泉水的位置更好。這水用于降溫,不必用自來水,可節約成本。”2月7日,節后上班第一天,尤溪縣食用菌站站長楊彬,到省級農民創業園食用菌核心區,指導菇農發展生產、企業項目申報等。
“家庭菇場”是馬詩龍公司引入的與農戶合作經營新模式。公司利用現代菌包生產流水線完成技術要求最高、工序最繁雜、勞動強度最大的菌包生產等環節。而合作區的農戶按照標準化、工廠化模式建好“家庭菇場”后,只要承擔食用菌日常管理和采收。“‘家庭菇場’模式將引入物業管理的理念,讓食用菌的生長環境跟居家一樣干凈、安全。”楊彬介紹,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目前尤溪縣省級農民創業園食用菌核心區內已有馬詩龍、安農生態農業等公司,引入“家庭菇場”新模式,今年預計可帶動上百戶農戶以“家庭菇場”模式,發展食用菌800多萬袋。“瞧!這菌包加工得結實均勻,品質很不錯!”今年44歲的陳盛益,已經有20多年的食用菌栽培經驗,他認為工廠化生產的菌包,與常規栽培相比,不僅提高了質量,還大大提高了成品率。“沒錯!這菌包做得好,菌絲走得也好,要注意管理。”楊彬指著靈芝菌包說,“再過10天左右,可以用針刺一下菌包,以增加袋內氧氣,促進新陳代謝。”
陳盛益還請楊彬去看他們正在加緊建設的10多畝出菇房。因為這個月就要讓這批11萬袋香菇、1800多袋靈芝菌包入住“新”家,到4月份將生產第二批的10多萬袋菌包,他得趕緊安裝好設備。“水簾、出菇鋼架用哪一種比較好?”“靈芝菌包要不要改換擺法?”“盆景式靈芝栽培要怎么做?”……對此,楊彬一一予以解答,并答應到時幫忙請人教他盆景式靈芝栽培方法。
陳盛益開心地笑了。